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堪称全世界範本。犹太人的理财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是关於钱的最核心理念,那就是责任。
犹太家庭启蒙理财课
犹太人认为有偿生活机制会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尤其是财商,他们从来不认为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香港的“赢在起跑线”一样,他们始终觉得“财商从小开始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为财商不仅是财富能力教育,更是一种品格教育和责任教育。
犹太人对子女的理财教育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他们从孩子三四岁开始就开设家庭理财课,这也是犹太民族的惯例。
三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
四岁:知道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
五岁: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
六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理财意识。
七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籤,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
八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
九岁:可制订自己的用钱计劃,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
十岁:懂得平时节约一点钱,以便自己有较大开销时使用,如买溜冰鞋、滑板车等。
十一岁:学习辨识商业广告,并有打折、优惠的观念。
十二岁:懂得珍惜钱,知道其来之不易,有节约观念。
十二岁以后:完全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活动。
从懂“数”到掌家庭“财政”
犹太孩子刚刚有“数”的概念并初步懂得加减法,就开始学习理财并贯穿整个少年时代。家长们教育孩子从小明白金钱与购买之间的有机关係,他们让孩子从小就拥有属於自己的私房钱,和香港父母不同,他们并不主张孩子们把帐面上所有的钱都储蓄起来,反而是鼓励他们合理地消费掉,如:购买喜爱的零食、玩具或者衣服。在消费之后,家长会跟孩子交流一下购物的“感受”,如是否合算、满意,然后再帮助他们分析一下这次的消费是否合理、必要,从中可以获取什麼经验、汲取什麼教训等。他们认为,与其让孩子每次没有经济地位地向家长苦苦“乞讨”,还不如定期给孩子一笔零用钱并作出某些消费限制方面的规定。
等孩子升入小学高年级时,犹太家长还会给孩子设立一个个人的独立银行帐户,劃入一笔钱,数目可能是父母一个月的工资。犹太家长这麼热衷於给孩子开帐户,不是他们钱多得没地方放,也不是他们溺爱孩子太大方,或者自己图省事一次性发放,而是他们有更宏大的教育目标:培养孩子的财商,让孩子从小学会明智、科学,而不是机械、盲目地“理财”。而一旦孩子因使用不当犯错时,家长不会轻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他们会向孩子解释,如果将来想拥有更有价值的东西,他们就不得不在现在放弃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因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懂得过度消费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学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
很多香港家长担心孩子乱花钱,会“剥夺”孩子们掌控钱的机会。比如要买什麼东西,通通向父母伸手要,孩子们得到的压岁钱,家长们也会说“压岁钱由父母来帮你保管”,全数地将压岁钱收回去。犹太家长认为这样做的弊端是,孩子们就会因此养成要花钱就伸手,一有钱就赶快花光的习惯,而缺乏对消费的规劃意识。
更高明的是,为了帮助孩子为未来生活作好準备,犹太家庭还让青少年模拟父母管帐。孩子十二岁前后,家长常会翻开帐本,告诉他家中的钱是怎麼花的,以帮助孩子了解该如何掌管家庭的“财政”。
(作者为前任小学校长、现任财商教育协会课程兼培训总监及华人家族传承研究所研究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