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里程碑及新发展。
亚洲区债券市场尽管活跃,惟区内一直缺乏规模可媲美欧洲市场的国际中央证券托管平台(ICSD)。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表示,计划把握“债券通”带来的发展机遇,于未来三年分阶段全面提升本港的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冀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跨境交易、结算、交收及托管服务,促进内地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连接,并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大公报记者 黄裕庆
CMU(Central Moneymarkets Unit)是本地重要的中央证券托管平台(CSD),惟与欧洲的ICSD(International Central Securities Depository)例如Clearstream或Euroclear仍有差距。立法会议员黄元山曾经指出,目前全球领先的ICSD均与大量CSD联网,举例说,Clearstream有逾130个CSD连接,而Euroclear也有逾50个CSD连接。相比之下,CMU目前的联网平台数量十分有限。
外资经CMU持8000亿人币债券
余伟文昨日透过金管局“汇思”专栏撰文指出,旨在打通及连接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的“债券通”计划于2017年开通之后,为香港债券市场注入新动力,CMU作为互联互通的角色也更加突出,主要是CMU成功实现内地与国际惯例接轨,不论是国际或内地投资者,都可以用自己最熟悉、最便利、最信赖的方式做结算,大大降低跨境买卖的结算成本。
债券通现时已吸引全球36个国家或地区,合共3500多家机构投资者参与。截至今年4月,债券通的日均成交额超过310亿元人民币,境外投资者透过CMU持有内地在岸债券的总值也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
余伟文续说,亚洲区债券市场方兴未艾,正好成为CMU市场化的契机。金管局将会全面提升CMU的系统及服务,吸引内地企业和机构参与香港的债券市场,并加强推广香港作为债券中心的地位。
截至2021年底,存放于CMU、在香港发行的债券总额超过2万亿港元。在现有的基础上,金管局未来三年将会逐步落实三项升级工作,先是提供更佳的抵押品管理服务,方便CMU成员更有效管理流动资金。继而提升用户体验,采用最新金融科技以提升系统的功能、效率和处理量,方便用户更自主地管理其CMU账户。
联通多个市场平台 提供跨境结算
最后,CMU要由本地平台升级成为国际级的ICSD,余伟文指出,另一项重要工作是联通多个地区的中央证券托管平台,以提供跨境结算、托管及离岸债券发行的服务。随着债券通于2017年开展,他说CMU已经成功发挥“超级联系人”的优势,向ICSD迈进一步。
除了与内地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成功对接,他说CMU将于今年第三季加强与内地中央证券托管机构的自动化对接,此外也会探讨与更多不同地区建立跨境联网,方便内地投资者可以通过CMU持有香港以外的国际债券,以及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通过CMU投资内地债市,加强内地与国际的市场联系。
债务资本市场人士表示,如果CMU能发展成ICSD是好事一桩,亦不感意外,惟全球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认为金管局在发展过程中应该与市场参与者保持密切沟通,确保CMU提供的服务能切合市场所需,才能提升CMU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