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香港财经 > 正文

各自盘算/创业潮退 租金回升 食肆频换脸

2024-07-01 04:03: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食肆翻新是留客常用经营手法之一。

  坊间早前热议零售消费行业出现执笠(倒闭)潮。疫情后,消费市道理应转好,但实际市况却是新舖或老店先后结束营业。对此,李根兴指出,商店结业数目的而且确有所增加,只是需要留意的是,在2019年疫情前,全港持牌食肆约有1.5万间;疫情后的2023年持牌食肆已增至1.7万间。疫情期间,食肆店舖数目不减反增,主要原因是创业潮与租金同告下降。

  疫情期间,商铺业主“死心”,愿意降低租金以吸纳租客,譬如说原本月租5万元的,大幅减至2万元。另方面,本地企业在疫情期间裁减大量人员,部分失业人士有见于商铺租金较低,且因失业率攀升,食肆较容易聘请员工。由于创业成本下降,所以出现创业潮,全港食肆就因而增多。

  四大商业核心区空置率改善

  奈何于疫情后,业主调高租金,食肆聘请或挽留员工又遇到困难,需要高薪请人,加上食材价格上升,推高经营成本。无巧不成话,港人回复北上消费,由此食肆营业额减少,结果原有租客退场,导致一连串结业潮。

  不过,零售消费市场经常发生“一鸡死一鸡鸣”现象。譬如说,早前旺角区某冰室舖位遇到业主加租,由20万增加至38万元,结果经营者选择结业,另边厢其他冰室经营者则租用该舖位。

  总括而言,中环、铜锣湾、尖沙咀、旺角等四大商业核心区商铺空置率相较疫情期间有改善。接近内地的屯门、上水、粉岭等新界民生区商铺,因北上消费而受到较大影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