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监管机构发布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的实施细则,令大湾区居民参加“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更加便利。陈政生表示,跨境理财通为三地金融业界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便利跨境投资,为大湾区居民提供更多理财产品的选择,进一步促进人民币跨境流动和国际化。诚然,此举优化令大湾区居民参加“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更加便利。
陈政生提到,根据今年5月发放的跨境理财通业务情况通报,4月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的个人投资者新增1.3万人,境内银行通过资金闭环汇划管道办理资金跨境汇划金额达到223.35亿元(人民币,下同)。
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其中,港澳地区新增785人参与北向通,跨境汇划金额0.14亿元;内地新增1.2万人参与南向通,跨境汇划金额223.21亿元。截至今年5月底,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11.6万人,包括港澳投资者4.93万人,内地投资者6.64万人,涉及相关资金跨境汇划金额590.61亿元。
陈政生表示,“跨境理财通”的优化,有助于推动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措施,透过互联互通于过去近十年构建的牢固框架,让国际投资者透过互联互通机制,有效管理金融产品。
陈政生相信,此举将强化大湾区金融监管的沟通协作,有利于大湾区金融法律的协调统一,加强粤港澳三地的金融合作,促进大湾区融合,并且保证了资金的自由流动,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利于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优势。另外,“跨境理财通”有利于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金融业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为中国金融业“双向开放”提供探索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