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欧美市场不景气,近年特区政府力推港商拓东盟市场,但不少港商反映,对当地环境感到人生路不熟,希望相关部门能提供更多支援。事实上,自中美贸易战以来,许多港商已在东盟设厂,以便分散风险,惟当中遇到不少困难,例如对当地营商文化、申请牌照、劳工法、环保要求不熟识等,因此吃了不少亏。其实,不少中资企业在东盟设立了工业园区,不但管理质素较佳及收费具透明度,最重要是大家便于沟通,能减少很多误会。对此,特区政府应考虑在优势的中资工业园区,成立香港分区,让港商可以用最便利、安心的方法在东盟设厂。
事实上,早年特区政府曾邀请多间中资代表,向港商介绍它们在东盟的中资工业园区,当时港商反应十分热烈,反映大家都想进驻一个管理水准好的园区,才能专心生产。可惜有关工作似无以为继,故当局应考虑举办东盟投资展,邀请优质园区承办商、各地专业服务企业,各东盟代表,一次过汇集起来,方便港商找到合适的服务。
除了投资设厂外,不少港商有意将产品销往东盟,但亦因不熟识市场及欠缺人脉,始终无法取得佳绩。对此,特区政府可用两招助港商,一是要求贸发局品牌廊在东盟各国加设分店,并定期举行实体及网上推介活动,让港产品可打开知名度。二则是推广贸发局或其他展览公司,在东盟举办香港产品展览会,向当地代理商、入口商及零售、批发界推介港产品,以便打开销路,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