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有所谓的“礼物经济”(Gift Economy)概念,当中的“礼物”并非金钱交易,更多是透过“礼物”去表达一种关係。有学者认为,送礼或可刺激经济,但稍有偏差却会造成经济损失。
在世界各地,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存在着不同的送礼文化差异。在过时过节,大家为表达对家人、朋友的心意,都会选择送上一份礼物,但送礼者又会否仔细想过“这份礼物真是收礼者的所想所需”?
耶鲁大学经济学家Joel Waldfogel於1993年发表题为《The deadweight loss of Christmas》(圣诞节的无谓损失)的论文,直言送礼文化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为在送礼过程中,一件礼物的价值会降低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
Joel Waldfogel认为,礼物往往是出自送礼者的心意,未必百分百符合收礼者的意愿,因为选择不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高达40亿至130亿美元,相等於312亿至1014亿港元。
礼物经济属於自由价值经济学模式,在交换过程中,送礼者是无条件付出,不预期或要求得到任何价值回报。
从实用价值的角度分析,送现金应是最好的,因为收礼者能把资源分配到最适合自己的用途上,但此举或会失去送礼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