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2021回顾之互联网监管 | 反垄断利剑高悬 强监管大幕拉开

2021-12-27 04:26:43大公报 作者:倪巍晨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年内互联网行业监管案例(配表一)

  继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后,“拥抱监管”成今年高频词。先有阿里巴巴因“二选一”垄断行为被罚182.28亿元(人民币,下同),到腾讯被责令解除网络音乐独家版权,再到虎牙与斗鱼合并案被叫停……互联网行业反垄断及监管政策逐步落实。分析称,对互联网行业的“统筹式监管”,并非针对该行业的打压,随着政策框架的基本建立,监管标准和方向愈发明晰,2022年行业焦点料转向实施,未来中国互联网平台竞争将更趋开放。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今年2月7日制定并发布《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一场围绕互联网行业反垄断、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监管大幕逐渐拉开。

  营造更公平竞争环境

  针对互联网领域的反垄断具有多重意义,申万宏源策略首席分析师王胜分析,当“蚂蚁们”成为“大象”后,市场竞争的不足或导致科网巨头创新研发支出意愿的降低。另一方面,更公平的竞争环境不仅可促进企业更好发展,也能促进整个产业的蓬勃发展。他相信,中国反垄断的核心是要在“要素市场化改革”后,推动“效率与公平”的齐头并进。

  伴随着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政策的发布,监管部门亦加紧对行业内的反垄断行为进行查处。此外,一场围绕互联网行业的自查整改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因为互联网产业天然的规模经济更易导致垄断,多年来反垄断在该领域有所缺失,今年正是对互联网垄断开始集中整治的一年。”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指,今年互联网行业反垄断和处罚案例的增多,体现了反垄断监管对新兴行业垄断特征的把握更为准确,案件处理能力更强,监管体系更趋完善,尤其是测算垄断力量的方法也更加科学。

  紧随其后,数据安全法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于9月1日正式实施、个人信息保护法于11月1日正式实施。在此背景下,多款App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违规使用个人信息”被勒令下架。另外,为充实中国的反垄断力量,11月18日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监管的权威性得到增强。

  瑞银证券A股策略分析师孟磊强调,对互联网领域反垄断和信息安全监管符合预期,这并不意味着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会有所减弱,监管的目的是促进互联网行业发展更规范化,“本轮互联网监管属于‘统筹式监管’,不是对某些行业的打压,中国也从未对相关企业选择上市地进行干预”。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10月28日就《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指南(征求意见稿)》、《互联网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将平台划分为三级。陶金相信,互联网平台分类和分级指南,可以说是配合反垄断监管落地,增加监管透明度等为目标的配套文件。其中,“平台分类”旨在增加促进互联网行业公平竞争、反垄断监管的针对性,借此更准确把握行业垄断特征,“平台分级”意在明确平台垄断力量测算的标准。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展望未来,瑞银证券中国互联网分析师刘耀坤相信,一系列监管政策基本已建立了互联网行业的监管框架和标准,未来行业焦点将逐步转向政策实施。

  王胜直言,中国已明确将强化反垄断领域监管,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预计未来中国互联网平台竞争将更趋开放。长期看反垄断及监管的加强将利好垂直细分领域的新平台,营建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使平台以更好的运营服务留住用户与商家。对电商平台企业而言,反垄断监管风险之外,竞争格局变化将成为影响其后续股价的核心。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