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今日(1月12日)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增长0.6%,进口下降0.3%。单月看,2023年12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81亿元,同比增长2.8%,月度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增长3.8%,进口增长1.6%。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去年中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年外贸运行总体平稳,进出口规模逐季抬升,进出口表现优于预期、实现了“促稳提质”的目标。分析称,在外需边际改善、中国出口韧性较强、内需稳步修复,及基数效应减弱背景下,未来数月中国进出口料续改善势头,全年出口预计实现3%的增长。
2023年12月,人民币计价中国进出口表现 / 记者倪巍晨制图
王令浚指出,去年首季中国进出口9.69万亿元,此后三个季度的进出口规模均超10万亿元,呈现逐季抬升之势。特别是去年四季度,单月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0.8%、1.3%和2.8%,其中,12月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单月新高。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出口端较强的韧性、中国经济内需的稳步修复,以及去年同期基数的回落,是上月中国进出口同比改善,并胜预期的主因。他说,去年中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出口市场更趋多元,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延续良好态势;进口方面,去年中国进口“量增价降”,特别是在需求复苏背景下,能源、铁矿砂等商品进口数量保持较快增长。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提醒,去年中国迅速摆脱疫情阴霾,供应链、产业链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稳定,“出口订单外流”现象得到缓和。他相信,今年中国与美国的经贸合作有望回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贸合作料持续深化,而RCEP全面实施亦将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合作带来更多机遇。
“新三样”出口首次升穿万亿
数据还显示,去年中国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家至64.5万家;其中,民企55.6万家,合计实现进出口22.36万亿元,同比增长6.3%,在外贸总值中占比53.5%,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国出口产品竞争优势依然稳固,出口动能丰富活跃。具体看,2023年中国出口机电产品13.92万亿元,同比增长2.9%,在出口总值中占比58.6%。其中,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同比增长29.9%;同期,船舶、家电等产品出口分别增长35.4%、9.9%,预示出口动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补充说,2021年、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连续迈上200万辆、300万辆台阶,去年汽车出口522.1万辆,同比增长57.4%;当前,中国每出口3辆汽车,就有1辆是电动载人汽车,去年全年电动载人汽车出口177.3万辆,增加67.1%。他强调,中国汽车产业仍具很强的综合竞争优势,能持续提供更多更好的创新产品,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要。
得益于内需的持续稳步恢复,去年大宗、民生商品进口有序扩大。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能源、金属矿砂、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15.3%;同期,农产品进口增长5%,纺织和衣着鞋帽类消费品进口增长5.6%,首饰、钟表进口分别增长63%和17.2%。
未来数月进出口料续改善
展望今年,温彬预计,2024年中国出口增速有望回升至3%左右。他解释,主要发达经济体抗通胀取得成效后,政策目标将让位于稳增长,而美国库存周期的触底将带动中国出口边际改善,今年外需对中国出口的拖累将有所纾解。另一方面,美联储降息已提上日程,人民币汇率升值态势初现,加之相关行业进入主动补库存周期,未来大宗商品价格“易涨难跌”,今年中国出口价格有望进入上行通道,价格因素将对出口金额带来支撑。此外,今年中国进一步巩固并拓展外贸“朋友圈”,全年出口市占率仍有望保持稳定。
周茂华强调,今年外贸领域仍面临海外需求前景趋弱、地缘冲突潜在外溢影响等方面挑战,但中国外贸“品类齐、结构优、新动强”和政策支持等,将对外贸促稳提质平稳发展构成支撑。他并指,鉴于全球传统需求旺季的临近、基数效应的减弱,以及中国出口的韧性和内需的稳步修复,未来数月中国出口、进口料延续改善态势,全年外贸有望整体保持平稳运行。
“海关对重点进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超75%的企业预计2024年进出口持平或增长。”王令浚直言,今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进一步推动外贸“稳增长”需克服一些困难、付出更多努力。不过,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仅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仍源源不断集聚增多。他相信,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以及高水平开放的稳步推进,中国贸易发展新动能将加快培育,外贸外资基本盘将持续巩固,进出口“稳增长、提质量、增效益”的基础将进一步得到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