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提振经济/付息成本过高不利于化债

2024-04-02 04:02:4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国家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政府债务余额为61万亿元人民币。李湛据此指出,较高的实际利率会提升债务付息成本,中央强调“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高利率环境不利于债务展期,高实际利率会抬升滚续债务的利息成本,进而引发债务风险概率的上升。

  李湛直言,利率是经济系统中影响储蓄和投资总量的一大因素,人行前行长易纲此前在论文中指出,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老百姓的储蓄和消费、企业的投融资决策、进出口和国际收支,进而对整个经济活动产生广泛影响。

  “从投资视角看,依据凯恩斯的经典理论,利率下降有利于扩大投资、促进总产出增加。”李湛说,企业投资决策取决于融资成本和资本收益,收益与工业产成品价格息息相关。对企业而言,其融资成本表现为名义利率,偏高的实际利率往往意味着企业融资成本大于盈利能力。当前,物价负增长,企业投资扩大再生产的意愿减弱,对经济总产出或带来利淡影响。

  利率偏高 制约楼市回升

  至于消费层面,李湛强调,尽管居民消费行为对实际利率并不敏感,但从资产负债表角度,实际利率会影响居民的负债能力与意愿。他举例说,内地居民最主要的负债是按揭贷款,去年名义按揭利率大幅下调,但房地产销售却仍低迷。若用按揭利率减去房租增速来衡量房地产真实利率,那2020年以来的真实利率仍在高位,并与房地产销售形成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现时实际利率偏高已对地产回升带来制约,从而影响经济复苏”。

  李湛提醒,信贷利率下行环境中,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为提高利润更多转向同业等其他金融投资,而金融市场无风险利率提升,将加大资金向金融体系的倾斜。从历史数据看,真实利率偏高时期,“资金空转”、金融“脱实向虚”等现象也会加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