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摩根大通朱海斌:中国经济开局表现胜预期 全年GDP同比料增5.2%

2024-05-22 17:12:27大公网 作者:倪巍晨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得益于生产的拉动,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优于预期,实现良好开局。”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周三在上海表示,2024年全年中国GDP同比增速有望达5.2%,全年经济呈现温和复苏势头。他并指,今年前四个月,内地房地产相关数据表现逊预期,这也触发新一轮政策放松,尽管政策力度逐步加大,但市场供需两端或仍需一段时间才能慢慢从底部企稳,“总体看决策层释放了‘希望尽快稳定楼市’的政策信号”。

朱海斌(左)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温和复苏,人行最快或于下月降息 / 记者 倪巍晨 摄

  在朱海斌看来,年初以来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首先,一季度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4月增速进一步升至6.7%。其次,以出口的量计算,首四月出口量实现两位数增长,外贸迎来不错的开局;再次,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前四个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约10%,特别是高新科技、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等与政策支持直接相关的行业表现良好。

  政策利好楼市预期转暖

  朱海斌指出,开年以来中国出口的不俗表现既得益于外需环境的改善,也与近几年中国在出口市场和出口产品多元化方面的努力有密切联系。除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市场外,中国对拉美、非洲、俄罗斯、东盟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比重持续提升,出口市场多元化有助于维持未来出口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中国不断对出口产品进行升级,“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产品在整体出口中的占比从2017年的1%提高到去年的6.5%。他预计,今年全年中国出口增速将与全球贸易增速基本持平,中国在全球出口市场中的份额料维持在14%至15%区间,中国出口产品和价格的竞争优势仍将延续。

  房地产市场方面,朱海斌表示,4月末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强调“保交楼”主体,明确“去库存”是一大抓手。本月17日出台的政策,对房贷利率、首付比例进行了调整,同时鼓励地方政府购买市场库存并将其转化为保障房、租赁房。他认为,新一轮政策调整虽不足以推动楼市出现明显的底部企稳或反弹,但却释放了决策层“希望尽快稳定楼市”的政策信号。

  朱海斌补充说,人行日前出台的3000亿元(人民币,下同)再贷款,预计可支持5000亿元的银行信贷,综合银行“贷款价值比”要求,上述资金最终或达到6000亿元至7000亿元的规模,“这是一石三鸟的好政策”。他解释,该政策可加快房地产市场“去库存”速度,加速保障房和租赁房建设,通过提高保障房、租赁房的投资,对冲商品房投资下降带来的拖累。随着各地保障房、租赁房供应的加大,相关受益家庭在市民化过程中也将增加消费。

  人行最快或于下月降息

  朱海斌提醒,从CPI及核心CPI走势看,中国没有通缩之虞,但PPI已连续20个月处在通缩区间,“我们判断,今年CPI、PPI同比走势均有望慢慢向上恢复”。他分析,去年猪肉价格大幅下跌对CPI带来较大扰动,今年猪肉价格开始底部盘整,CPI将逐步恢复。此外,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与中国PPI走势高度吻合,过去近两年大宗商品价格一直处在负区间,但今年已开始底部回稳上行。

  在谈到“人行二级市场买卖国债”的话题时,朱海斌强调,人行未来大概率会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这是常规的流动性管理操作工具,不能简单地将其与所谓“中国版量化宽松(QE)”相对应。美国此前的QE政策有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一是美联储利率政策到达“零利率”后已无发力空间,二是美国不仅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国债,也购买包括企业债在内的其他资产,其目的是通过QE拉低中长期市场利率。

  朱海斌还预计,人行年内有望小幅持续降息,下一轮降息时点最快或于6月出现。未来降息时点和力度,很大程度取决于银行存贷款利率改革,同时与美联储降息时点和速度也有一定关联。从中美利差角度看,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存在压力,但中国经济基本面因素足够支撑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下半年美联储一旦启动降息,利差因素的变化将淡化人民币汇率的压力,“年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或在7.2至7.3区间小幅震荡”。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