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工作进行部署,强调“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要发挥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由于此次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聚焦“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因此备受外界关注。
从近期政策表述看,中央“稳增长”决心非常坚定。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相信,未来料有超预期的财政政策出炉,但目前市场更应关注财政政策的方向、领域和节奏。他留意到,截至去年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杠杆率水平分别约20%和90%,且中央政府的发债成本远低于地方,“这次很可能将由中央政府加杠杆”。
政策目标决定财政刺激力度
武泽伟提醒,由中央政府以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形式,向地方进行转移支付,可充分利用中央政府的杠杆空间,发挥其成本优势,纾解地方财政压力。按政策偏谨慎的特点,财政部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大概率将介绍部分政策,借此表明中央“稳增长”决心,安抚市场情绪。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表示,9月24日以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政策举措,政治局会议也释放了明确的进一步政策支持的意愿。她判断,财政刺激政策的规模,取决于政府计划实现的目标,“若目标是今年全年GDP增速接近‘5%左右’,就需尽快落实1.5万亿元至2万亿元的财政刺激措施”。
汪涛补充说,如果目标是在未来数月稳定房地产市场活动,或完全抵消房地产市场对宏观经济的拖累,同时扭转物价水平、企业和消费者信心的螺旋式下降,从而令未来两年中国经济增速接近5%,那就需要出台更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并大力度推进结构性改革。
实现全年增长目标仍可期
穆迪评级副总裁、高级分析师陈晨强调,中国近期宣布了一系列刺激政策,涉及经济增长、稳定房地产市场,以及支持资本市场等,表明促进经济增长、恢复市场信心成为当前的第一要务。鉴于此番刺激措施的力度更大、范围更广,政策料能提振市场信心。他并指,上述政策措施见效仍需要时间,政策具体效果“取决于政策执行的一致性,以及财政扩张等其他政策的协调性”。
展望未来,陈晨相信,年内中国政府有望进一步出台更多有效的财政支持措施,包括加快并扩大发行政府债券、增加公共支出等,“尽管我们目前仍维持2024年全年中国GDP同比增速或略低于5%的目标,但若各项政策措施协调一致并得以落实,则有望支持GDP的增长”。
汪涛坦言,目前瑞银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基准预测是4.6%,其中已经假设了政策的加码支持,以及温和财政政策的推出等因素,“若中国政府很快出台1.5万亿元至2万亿元的财政刺激政策,并较快落实其中大部分措施,2024年全年中国GDP同比增速有望达4.8%左右”。此外,基准假设下,2025年中国将增广财政赤字扩张1%左右,其中包括新发行1.5万亿元特别国债,以及4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并小幅扩张一般财政预算赤字率至“3%到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