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经济透视/优化互联互通 专家倡扩可投资产品

2025-02-10 05:02: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李湛表示,互联互通机制通过推动价格发现功能的完善,缩小了两地市场估值差距,促进了市场的一体化。右图:跨境理财通2.0促进内地金融机构在香港推出更多元的金融产品,并利用对冲机制为内地投资者服务。图为港交所在新春开市仪式上邀请中乐团表演。

  内地与香港的沪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等机制的相继推出与持续优化,不仅极大地拓宽两地投资者的投资视野,更深化了两地间的资本流动与市场联动。两地的合作为建设一个更开放、包容、有韧性的金融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内地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铺设了坚实的桥梁,也标志着中国在迈向金融强国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金融专家认为,可透过持续优化机制,促进内地金融机构在香港推出更具有创新型特征的金融产品,以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进一步挖掘协同发展的潜力,并提升两地市场一体化程度。/大公报记者 毛丽娟

  博时基金(国际)旗下的博时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ETF在去年7月10日登陆港交所,是首隻在港上市的央企主题ETF产品。博时国际透露,互联互通让两地的金融机构可以突破额度的限制,更便捷地投资于对方市场,对于促进跨境投资业务有巨大的帮助。从境内机构端看,互联互通一方面促进了港股类QDII类产品及沪深港权益基金产品的发展,拓宽了策略的范围,另一方面互联互通为基金公司“腾挪”出了QDII额度,给予了基金公司更多创新的可能。招商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互联互通机制通过推动价格发现功能的完善,缩小了两地市场估值差距,促进了市场的一体化。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2.0于2024年2月正式启动。同年11月,香港证监会公布,有14家持牌法团合资格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计划。

  为内地金融双向开放积累经验

  李湛认为,随着跨境理财通2.0版本的推出,未来可以在扩大投资产品种类、优化投资额度限制和加强监管协调性方面进一步改进,以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需求并提升市场效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研究员本力更希望,跨境理财通2.0版本能进一步提升香港与内地的市场一体化程度。

  本力指出,首先是促进内地金融机构在香港推出更加丰富、更为多元、更具有创新型特征的金融产品;其次是将内地居民可以购买的产品进一步扩大到包括期货期权在内的更多的国际化金融产品,并利用其对冲机制为内地投资者服务;第三是以跨境理财通2.0为契机,将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打造为资本“走出去”和“流回来”的投融资通道,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再者是稳步探索和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促进和深化金融业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为全国金融业“双向开放”探索和积累更多的经验;五是围绕香港在金融产品全球定价、金融风险全球管理方面的优势,鼓励大湾区和中国优秀的金融机构在香港创设各种前沿性、探索性的金融产品,努力在同一起点的金融赛道中实现“弯道超车”。

  李湛相信,香港与上海、深圳等内地金融中心可通过资源共享、市场联动和风险管理等方式协同发展,共同服务国家金融强国建设。“比如,香港与深圳在大湾区内的合作以开展金融科技创新为主,双方联合推出跨境支付平台,提升两地金融服务效率;与上海的合作则集中于人民币国际化。未来,香港还可以在绿色金融、数字货币和金融科技等领域与内地城市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进一步挖掘协同发展的潜力。”

  双总部机制促进跨境金融

  本力在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肖耿教授合着的《金融何为》一书中提出“跨境双总部”的构想。本力指出,通过“双总部”机制,企业可以在香港和深圳、上海等内地城市设立总部,香港注册的离岸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深圳(前海)设立跨境营运第二总部;在深圳注册的在岸企业可在香港设立跨境营运第二总部,这种模式有利于离岸、在岸市场优势叠加,使内循环和外循环紧密衔接。利用香港的制度优势和内地的产业优势、空间优势、人才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集聚,以促进要素自由流通。在“双总部”机制下,前海等地区可以率先实现跨境双向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股权投资等多项业务创新,推动金融改革开放;上海、深圳等可以通过“双总部”机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提升金融市场的投融资服务功能;此外,内地金融中心可以加强与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战略合作,强化中国金融业与国际金融业的互联互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