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景气度持续改善。财新今日(3月3日)发布的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报50.8,较前值回升0.7个百分点,创近三个月新高。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介绍,中国制造业景气度连续五个月扩张,市场延续回升向好势头。分析称,上月制造业生产和需求显著修复,核心分项指标大多环比改善,经济呈现加速扩张之势,从提振商品和服务消费角度看,后续促消费类政策有望继续加码。
财新中国制造业PMI走势一览
2月财新制造业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均在扩张区间升见三个月高点,对整体PMI构成支撑。样本企业反映,经济环境普遍改善、新产品问世,推动新订单总量连续五个月保持升势,海外需求的改善也带动新出口业务量自去年11月后首次小幅回升。为配合增产需求,制造商加大对生产资料的采购,甚至开始动用原有库存,投入品库存时隔近七个月首次下降。样本企业表示,目前供应商库存充足,能满足订单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2月制造业用工量继续下降,该现象已持续半年。王喆表示,虽然样本企业正着力降低成本,但为支持生产企业仍保持足够人手,一定程度缓解了用工的收缩,收缩率亦算轻微。不过,2月产能存在一定压力,积压业务量连续五个月攀升。当月,制造业投入品价格有所上扬,企业提及“铜和一系列化工品涨价”问题,惟投入成本净涨幅整体轻微,企业有向买方提供一定折扣的空间,制造业平均销售价格则连续三个月轻微下行。
提振消费政策料加码
记者留意到,2月财新制造业PMI与官方数据走势一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月制造业PMI较前值提升1.1个百分点至50.2%,同样录三个月来新高,且生产、新订单、从业人员、供应商配货时间等指数全面回升。
上月制造业各分项指标大多环比改善,体现了春节后制造业产需的较快恢复。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复苏亮点在于基建和制造业,尽管近期一线城市二手房、家电零售、电影票房、快递揽收量等高频数据呈现结构性亮点,且AI科技领域风头正劲,但经济真正企稳回升需在解决内卷式恶性竞争、稳定就业和收入预期、改善民营企业家中长期信心等关键问题上持续发力。
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认为,上月制造业生产和内需的修复较为显著,从提振商品和服务消费角度看,为居民持续“减负增收”或是提振边际消费倾向的关键。当前居民“减负”正在进行中,包括存量房贷利率下调、部分城市推出新居民和青年人租房补贴等,未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有助于降低消费信贷门槛和利率水平。至于“增收”方面,下阶段改善收入分配机制、加强社会保障和生育补贴等机制性政策依然可期。
展望未来,制造业界对后市发展信心进一步改善,乐观度连续两个月上升,已接近长期均值水平。样本企业普遍反映,新产品问世计划和市场需求预期向好等,有助于推动未来一年的销售与生产。王喆建议,宏观政策应在需求侧多做文章,通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促进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意愿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