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中国外贸实现平稳开局。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6.5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剔除不可比因素后同比增长1.7%;其中,出口3.88万亿元、增长3.4%;进口2.66万亿元、下降7.3%。分析称,全球制造业平稳复苏,外贸企业“抢出口”等因素影响下,过去数月中国出口展现出较强韧性,出口新动能依然强劲。综合海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兴经济体对中国出口的支持,以及全球经济周期等因素判断,今年净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贡献或不及去年,但全年出口增速大概率保持正增长。
今年1-2月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数据(大公网记者倪巍晨制图)
若按美元计价,首两月中国进出口总值9093.7亿美元,同比下降2.4%;其中,出口5399.4亿美元,增长2.3%;进口3694.3亿美元,下降8.4%。
毕马威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蔡伟提醒,在出口低基数效应、主要发达经济体开启降息周期、全球制造业平稳复苏,以及海外贸易保护主义升级预期所引发的“抢出口”等因素影响下,过去数月中国出口呈现良好态势。从出口商品结构看,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海外消费电子市场的持续复苏,对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家用电器等商品带来较强的出口拉动。
“抢出口”浪潮已近尾声
记者留意到,今年前两个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2.33万亿元,同比增长5.4%,在出口总值中占比六成;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增长11.7%、集成电路出口增长13.2%、汽车出口增长3.7%。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6081.3亿元,同比下降8.2%。
此前延续数月的“抢出口”或近尾声。华金证券首席宏观及金融地产分析师秦泰指出,在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环境日趋复杂严峻背景下,中国需求端政策亟待大幅提升高端耐用消费品的内需,“中央财政正维持高强度的补贴,有效刺激国内消费升级扩容是当前最优解”。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涛分析,首两月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额降幅明显,但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分别仍保持5.4%和4.2%的增长,显著优于出口总体增速。他相信,去年四季度开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抢出口”浪潮或已近尾声,高新技术和机电等产品出口仍具较强的抗冲击能力。
“稳外贸”政策料续有来
展望未来,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认为,综合“外部冲击”和海外经济周期等因素判断,2025年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或有所下降,但亦无需过度忧虑。他解释,近年来新兴经济体从中国进口的中间品、资本品的比重已经上升,随着其工业化的加速,新兴经济体对中国出口的支持料续显现。初步判断,今年全年中国出口增速虽可能不及去年,但仍将保持正增长。
秦泰坦言,去年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超强拉动,今年净出口的拉动作用大概率趋于收窄,年内增量政策将聚焦大力提振消费,“维持2025年全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6%的判断不变”。他并指,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生产国,加之出口对人民币大幅贬值的敏感度较低,中国不会通过货币贬值方式刺激出口。
蔡伟相信,前期的存量与增量政策将迎来新一轮部署,内需有望持续修复,外需在全球贸易需求回升及短期“抢出口”效应下亦会保持一定韧性,加之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加码推进,本季中国经济料续修复势头。他续称,美对华关税政策或对中国出口带来一定利淡影响,预计2025年中国出口增速或趋回落,但总体将保持一定韧性。
刘涛补充说,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稳定对外贸易发展”作为一大重点经济工作,下阶段系列“稳外贸”政策料从扩大制度性开放、培育外贸新动能、发展服务贸易等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