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的加快落实,工业企业效益延续恢复向好态势。国家统计局今日(5月27日)发布数据称,首四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1170.2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4%,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单看4月,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较3月加快0.4个百分点。此外,首四月规模工业企业实现营收43.44万亿元,同比增长3.2%。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介绍,年初以来以装备和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动能行业利润增长较快,彰显工业经济发展韧性。分析称,宏观政策加力的同时,中美贸易谈判出现积极信号,短期外部环境的改善利于积压订单的去化,工业企业利润料续加速恢复势头。
去年以来规模工业企业月累计营收与利润总额状况(大公网记者倪巍晨制图)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分析,“两重、两新”政策加速落地见效,有效有力应对外部冲击,带动规模工业效益持续改善。从分项指标看,首四月制造业利润增速同比增长8.6%,较一季度提升1个百分点,为规模工业利润增长提供了最主要贡献;同期,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2%、9%,各较一季度加快4.8和5.5个百分点,预示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分企业类型看,首四月规模工业企业中,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私企利润总额依次录15596.4亿元、5429.2亿元、570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5%和4.3%,惟国企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4%至7022.8亿元。
六成工业行业利润增长
分行业看,今年前四个月,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3个行业利润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近六成;利润同比增长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45.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增长24.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利润增长15.4%,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长13.2%,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长11.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长11.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由亏转盈。
马泓提醒,前四个月工业产成品周转天数为21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超70天,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表明工业部门资产周转面临压力,这将影响企业进一步有效扩张。他强调,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中国经济也存在内需不足、价格水平走低等问题,工业企业经营效益实现全面恢复或尚需时日,“部分企业内部资金拖欠问题应尽快解决,企业效益持续恢复亦需更多政策扶持”。
毕马威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蔡伟坦言,当前中国生产强于需求,物价水平仍续低位波动,尽管中美贸易谈判短期已获实质性进展,且双方关税降幅远超预期,但后续中美贸易对弈或长期拉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决策层和微观企业应提前布局。
本季工业生产料续强劲
展望未来,蔡伟相信,中美关税税率的大幅回落,显著提振企业预期,鉴于美国关税政策或有反复,且关税豁免期结束后仍存较大不确定性,中国企业基于长期供应链风险考量,短期将加速“抢出口”。初步判断,未来宏观政策将继续托底消费和基建领域,二季度中国工业生产、制造业投资、外贸均将保持一定韧性。
马泓认为,随着5月降准降息的落地,银行间流动性保持宽裕,加之国债和地方专项债发行保持通畅,企业融资环境总体友善。鉴于中美贸易谈判出现积极信号,短期外部环境的改善,有利于积压订单的去化,进而带动工业生产和出口的双增,预计工业部门生产开工将延续良好恢复势头,企业利润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
于卫宁指出,年初以来规模工业企业利润稳定恢复,展现出中国工业强大的韧性和抗冲击能力。不过,国际环境变数仍多,需求不足、价格下降等制约因素依然存在,企业效益稳步恢复基础需继续巩固。下阶段,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恢复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