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持续向好/港股下半年潜在收益达18%

2025-07-02 05:02: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在中性假设下,恒指在今年剩余时间或仍有约12%的潜在收益空间。

  申万宏源研究海外策略高级分析师董易判断,在中性假设下,今年剩余时间,恒指或仍有约12%的潜在收益空间;而在乐观情景下,收益空间更可能有约18%。中长期视角下,港股将成为内资“出海”配置,以及外资“一站式”配置中国资产的重要市场,并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董易表示,中期业绩报前,港股或处在“向下风险有限、向上催化不足”的窄幅震荡、中枢缓升区间。中长期看,此前困扰港股的“离岸市场折价明显、上市资产偏科严重”等问题有望明显改善。

  董易分析,近年内资在港股持续买入高股息,若将该影响长期化,有望令港股隐含ERP(股权风险溢价)多数时间的波动下限再下行约0.6个百分点至5.4%。另一方面,指数层面的盈利预期在外部风险波动环境中仍续稳健,其中新消费、科技、医药、金融等领域2025年的盈利预期在4月、5月间普遍上修,盈利端对港股的驱动作用同样明显。

  今年首5个月,香港的首次公开招股(IPO)募资规模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港股再融资规模也显著恢复。董易说,今年申请或计划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以科技制造企业为主,这有望与港股存量行业偏向金融、互联网、消费的结构形成较好补充。

  人民币升值利好中资股

  董易强调,中长期看港股市场定位已悄然变化,本轮A股大型公司赴港上市,有望弥补港股先进制造业方面的短板,令市场结构更均衡多样,而内地投资者全方位多角度的参与,会逐步降低港股基本面和资金面错配的离岸市场色彩。

  此外,科技股成为内地资金通过ETF配置港股的首选,港股红利、医药等特色ETF产品规模同样较大。董易提醒,人民币升值周期中,投资以港股为代表的人民币资产往往能有更好收益,“目前外资对中国股票资产的配置虽有一定回升,但距此前高点仍有相当增配空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