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外贸劲 出口进口连续三月双增长

2025-09-09 05:02:06大公报 作者:倪巍晨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图:中国进出口表现。下图:与主要贸易伙伴数据。

  中国货物贸易延续平稳增势。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29.5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5%;其中,出口增长6.9%涉及17.61万意元;进口11.96万亿元,下降1.2%,降幅较前七个月收窄0.4个百分点。单看8月,进出口同比增长3.5%;其中,出口增长4.8%,进口增长1.7%。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首八个月中国进出口累计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8月出口、进口已连续三个月实现双增长,“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外贸韧性持续彰显、活力不断释放”。

  分析称,尽管面临全球贸易逆风,但在多元化对外开放,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竞争优势支撑下,中国出口长期韧性依然存在,未来出口下行风险预计可控。

  按美元计价,首八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41182.6亿美元,同比增长2.5%;其中,出口增长5.9%,进口下降2.2%。单看8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1%;其中,出口增长4.4%,进口增长1.3%。

  民企外贸占比升至57.1%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涛表示,8月美元计价中国出口规模为近三个月来次高,出口增速仍处合理区间,但“抢出口”高峰或已过去。从出口商品看,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已成为中国出口“压舱石”,特别是集成电路、汽车、船舶、医疗器械等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塑料制品、纺织纱线等产品出口规模与去年同期变化不大,展现出一定韧性,惟服装鞋靴、箱包、玩具、家具等产品出口出现一定降幅。

  今年前八个月,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下降1.5%至2.75万亿元,占出口总值的15.6%。此外,民营企业仍是中国出口的主力。首八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6.89万亿元,同比增长7.4%,在中国外贸总值中占比57.1%,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毕马威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蔡伟判断,“抢出口、抢转口”效应开始退坡;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协定或对中国贸易活动设置间接限制,同样对后续出口带来利淡影响。不过,在多元化对外开放,以及高技术产品竞争优势支撑下,中国出口长期韧性依然存在,未来出口下行风险预计可控。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认为,未来出口或面临较大压力,建议除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助力外贸企业渡过困难时期外,还应持续优化出口国别和产品结构,强化与非美国家或地区的经贸往来,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在中国出口中的比重,增强出口韧性。

  新兴市场消费升级 利中国出口

  同时,利好中国出口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刘涛强调,一是中国具备全产业链和中高端制造业竞争优势,出口目的地更趋多元,贸易领域创新亦有助于提升出口竞争力。二是中国在贸易谈判和应对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中美仍有望在“平等互利”基础上达成双赢协议。三是美国司法裁决或在一定程度上推翻、限制或迟滞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措施,进而迫使美国在对外关税谈判中不断让步。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相信,未来两年若发达经济体逐步开启降息周期,将利好新兴经济体的外资流入和工业化提速,进而对中国生产出口起到拉动作用。他又谓,近年来新兴市场中产群体占比的加速扩张,正推动其消费市场升级,这为中国高附加值消费品出口提供了新机遇。

  首八月对东盟贸易升9.7%

  东盟继续稳居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前八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4.9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9.7%,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6.7%;其中,对东盟的出口和进口也分别增长15.8%和0.7%。分析指出,上月对美出口降幅虽则继续扩大,但是受到“转出口”效应推动,中国对东盟、欧盟,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速进一步加快,表明贸易多元化策略在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方面仍持续发挥作用。

  对美出口占比跌穿10%

  欧盟和美国为中国第二、第三大贸易伙伴。数据显示,首八个月中欧贸易总值3.88万亿元,同比增长4.3%,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3.1%。同期,中美贸易总值2.73万亿元,占外贸总值的9.2%;其中,对美进出口、出口、进口按年均实现下降。此外,前八个月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5.3万亿元,同比增长5.4%。

  商家因关税降美市场比重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涛认为,8月对美出口规模进一步回落,其中既有关税因素的影响,亦不排除部分出口商为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而提前调整出口战略,“目前对美国出口在中国出口总量中的占比已从特朗普第一任期的约20.7%,进一步下降至9.82%”。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分析,中国出口表现强劲,其中约三成来自“抢出口”这一短期因素,约七成源自非美经济体需求的改善和出口份额的回升。“中国对东盟出口更多得益于‘供应链协同’”。他续称,东盟进口中国的生产资料,通过再加工后形成消费品出口。

  明年对新兴经济体贸易续强

  中国对中东、非洲、欧盟等地区出口走强,可能与相关经济体需求改善有关。赵伟补充说,中国对新兴经济体出口短期虽可能受到关税因素的扰动,但中期料仍有提升空间。事实上,近年来新兴经济体投资需求增加、推动城镇化提速,叠加市场份额更多向中国进口倾斜,2026年中国对新兴经济体出口有望保持韧性。

  各界看中国外贸韧性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首8月中国进出口累计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8月出口、进口已连续三个月实现双增长,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外贸韧性持续彰显、活力不断释放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涛:8月出口增速仍处合理区间,但“抢出口”高峰或已过去,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中国出口“压舱石”。展望未来,中美仍有望在“平等互利”基础上达成双赢协议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在外需改善、出口份额提升支撑下,出口面临的压力相对可控。近年来新兴市场中产群体占比加速扩张,推动其消费市场升级,这为高附加值消费品出口提供新机遇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8月“抢出口”效应显著退坡,转口贸易和非美伙伴对中国出口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当月,原材料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边际下滑,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仍具韧性

  毕马威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蔡伟:“抢出口、抢转口”效应退坡,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协定,或对中国贸易活动设置间接限制,但在中国多元化对外开放,及高技术产品竞争优势支撑下,出口下行风险可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