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迫不得已/小店无奈卷入 发现亏不起

2025-09-15 05:02: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星巴克杭州一门店关闭引发网络热议。\资料图片

  “我们再怎么压缩利润,也做不到9.9元(人民币,下同)一杯的咖啡。”独立咖啡店店主鲍静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咖啡豆成本每公斤约300元,单杯豆成本就已超7.5元,加上房租、装修折旧、人工等运营成本,9.9元的定价必定亏损。被迫卷入价格战后,她也曾咬牙将美式咖啡的价格降到9.9元,但一个月不到就发现亏不起了。

  在大众咖啡消费者调研中,80%的消费者表示会基于性价比做决策,仅有4%的消费者愿意支付25元以上“买咖啡”。价格战下,近日,皮爷咖啡华南首店、星巴克杭州曲院风荷店的关闭引发网络热议。精品咖啡代表SeeSaw也深陷关店、裁员、欠薪泥沼,门店数量从顶峰时期的160家变为如今不到50家;M Stand去年新开87家店却关闭64家。根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15日,全国咖啡门店数量为22.8万家,近一年有6.8万家咖啡店新开业,同时也有5.2万家咖啡店关门,平均每天有142家咖啡馆消失。

  千方百计觅生存之道

  相对于连锁咖啡“即买即走”的模式,鲍静星表示,独立咖啡店还是可以锁定一部分对品质有要求、对价格不敏感的客户群体。“比如有些客户对咖啡豆或者是手冲是有要求的,还有服务的品质和情绪价值的提供。”她说:“我们曾经邀请获得国际奖项的咖啡师来驻店,线上宣传后确实吸引了一批客人。还有因为我们的咖啡店处在杭州景区内,露营风的装修又很出片,所以也吸引了很多前来打卡的客户。”

  “能做独立咖啡店的都是有情怀的人。”瀑布咖啡创始人Jason笑着把自己的经验告诉记者,他认为,当下独立咖啡店更多应该将咖啡与空间进行融合,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称之为‘第三空间’。瀑布咖啡就是把大城市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进行融合,还原了人最本质的一些东西,很放松。咖啡只是一个社交载体,更多的是‘咖啡+’的产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