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欧阳先声/金融大开放 我们做好准备了吗(三)/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 欧阳捷

2019-05-15 03:17:57大公报 作者:欧阳捷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分析指,房企集中回归一二线和都市圈城市,而一二线城市的供地计划没有明显增加,依然维系着“供求关系的紧平衡”,这是今年房企发展速度放缓的根本原因 中新社

  过度超前的金融自由化,我们的财富幻灭,或在一夜之间。放任金融自由化,风险隐患与危机似乎无可避免,风险防范、金融监管不能放松。

  特朗普一条推特,A股市值大蒸发。如果有人提前反向做空,财富转移不就是一夜之间的事吗?

  (文接14日A13)

  六、金融危机荒唐史,债务累积如同毒瘾

  马里兰大学经济学教授卡门.M.莱因哈特撰写的《这次不同:800年金融危机荒唐史》,提供了一个大跨度、系统性、定量化的视角,时间追溯到12世纪的中国和中世纪的欧洲,涵盖了八个世纪66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海量的定量化的图表和数字以及经验分析,得出结论:金融危机没有一次是不同的。

  作者在其前言中指出:“各类危机的阐述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过度举债”。作者给出了金融危机七部曲:金融自由化、银行危机开始、汇率暴跌、通胀上升、银行危机高潮、主权债违约并且/或者内债违约、通胀恶化、银行危机达到顶峰。

  作者在书中这样描述:“政府向经济中注入大量现金看起来是在推动经济增长,私营部门借钱狂欢推高了房价和股价,超出了长期的可持续水平,这些使得银行看上去比平时更加稳健,更加赚钱。”但是,“这种巨额债务累积会导致风险,因为经济会经不起信心的危机,尤其是当债务都为短期需要,不时借新还旧之时。”而且,“债务催生的繁荣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政府决策英明,金融机构盈利能力超凡,国家的生活水平优越,但此类繁荣多结局悲惨。”

  “杨白劳”式的举债人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谁舍得放弃这样“债多不愁”的生活呢?政府债务赤字快速膨胀的美国如此,去杠杆之前的中国不是也同样如此吗?

  债务能被偿还吗?人们总是愿意善意地相信这一点。但是,无论债务人是政府、机构还是个人,债权人过于信任的结果就是债权权益的不可控。美国欠中国、日本的外债都高达万亿美元,谁会真的相信美国会还本付息呢?当然,美国不会像前苏联那样将沙皇时期的外债一笔勾销(后来由俄罗斯偿还债务),但美元印钞机制造的通货膨胀将快速稀释债权人的权益。

  在毒瘾发作致死之前,没人自愿戒掉毒瘾,这也是金融危机永远不会消失的根本原因。

  七、楼市当心灰犀牛,地价不稳泡沫难控

  最近有媒体朋友问笔者,房企放缓销售、拿地节奏了吗?坦率地说,所有企业的本意都是不想放缓发展速度的,但“无房”可售、“无地”可拿却是真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商品住宅待售面积仅为2.4678亿平方米,相当于去年全年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的16.7%,换句话说,只有平均两个月的去化周期,大大低于自然资源部要求的“去化周期在六个月以下的,要显著增加并加快供地。”所谓的“无地”可拿,恰恰是因为,房企集中回归一二线和都市圈城市,而一二线城市的供地计划没有明显增加,依然维系着“供求关系的紧平衡”。这也是今年房企发展速度放缓的根本原因。

  但是,因为“无地”可拿,倒逼房企集中抢地、抬升地价,与政府对房价的隐性担保一起推动了房价上涨预期。地价上涨,房价泡沫必然继续膨胀。虽然,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是对抗楼市灰犀牛最有效的时间武器,但在稳地价、抑泡沫与满足地方财政收支需求之间需要找到平衡点。只是,我们依然没有找到稳地价的“灵丹妙药”。

  如果地价继续上行,虽然树不会长到天上,但灰犀牛的不期而至,将刺穿本不想破裂的泡沫。

  八、债务雪球明斯基,雪崩能量越蓄越大

  经济学家最昂贵的、政府官员最喜欢的投资建议总是“这次不一样”。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善于吸取别人的教训、防患于未然,而随之而来的就是继续“大手大脚的冒险行动”。民众也都每每相信,虽然长期的过度繁荣曾经造成灾难性崩溃,但这次不一样,坚实的基本面、进取的结构性改革、技术创新的推动,以及行之有效的良好政策,灰犀牛只会在远处逗留。

  美联储前主席耶伦甚至说:“另一场金融危机在我们有生之年都不可能再发生”。但两周后,她却改口:“我们永远不能相信,不会出现另一场金融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制定了最全面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法案,旨在限制系统性风险,为大型金融机构可能遭遇的极端风险提供安全解决方案,将存在风险的非银行机构置于更加严格的审查监管范围下,同时针对衍生产品交易进行改革。如今,特朗普却签署了多德.弗兰克法案修正案,放松了金融监管特别是小银行的股市等投机性交易限制,尽管释放了中小银行的活力和盈利,却会加剧小银行自营交易投机风险,而且迟早会对其钟情的股市带来巨大冲击。

  千万不要指望政府放松监管带来的市场活力会摆脱下一场金融危机;同样的,也千万不要相信完全市场经济的金融自由化会摆脱债务雪球的雪崩时刻。

  九、风险防范牛鼻子,金融监管不能放松

  回顾历史、环顾四周,金融安全已是国家安全的根基。内有金融创新之乱象、股市大跌之动荡,外有做空中国之觊觎、资本抽逃之隐患,内外勾结、监守自盗,民众损失可谓惨重,我们不得不时刻警惕处于危墙之下的国家金融安全。虽然金融自由化是大势所趋,但绝不等于敞开国门、放弃监管,过早、过快、过度开放金融自由化意味着松开篱笆、放任野猪践踏。

  贸易摩擦只能拖慢中国现代化的脚步,但过度超前的金融自由化,可能让我们的财富蒸发在一夜之间。未来的中美对决,金融战不会缺席。

  资本流动的自由化还不仅在于金融资本,如果金融风险影响到楼市,对于中国而言,更可能刺穿大城市的资产泡沫,进而导致百万亿的房地产价值损失,并形成金融机构风险的负反馈效应,爆发真正的明斯基时刻。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提出,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他并指:“金融监管要有牙齿。”

  如何做到呢?1)银行资产回表、同业收紧、规范表外业务、降低不良,恰是监管部门正在行动而且还要继续加力的有效之策。2)以法制规范完善做空机制,打击上市公司违规信披、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并建立针对恶意做空的集体索赔机制,已是迫在眉睫。3)金融去杠杆进程不能停下脚步,宏观杠杆率的稳住不等于债务风险警报的解除,负债率回归合理区间才是正道。4)房住不炒,坚决稳住地价,逐步缩小资产泡沫,才能化解楼市大起大落风险。5)有序稳步推进资本自由化,就必须提高短期资本涌入、潮退的成本,避免资本特别是游资的大进大出,加强高波动性的股市、债市、汇市交易的全程监管,确保内外资、股债汇的大额资金流向流量都置于金融监管机构的视野之内、管控之下。

  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前提必须是相对稳定。人性需要道德、价值、规则的约束,失去约束的人性必将疯狂。金融监管就是约束人性,如果放松监管,我们将随时处在金融危机的暗流之中。任何一个国家,一“推”就跌的股市、信用急跌的债市、易于做空的汇市、泡沫膨大的楼市,失去监管,都将逃脱不了金融危机的厄运宿命。 (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