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人口经济学/“后浪”没了怎麼办?/携程集团执行董事长 梁建章

2020-05-05 04:24:0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专家建议国家立即全面放开并大力鼓励生育/中新社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无数人刚起床就被那个名为《后浪》的视频刷屏。对此心甚感慨者有之,对此心存质疑者亦有之,而在无数有关“前浪”和“后浪”的讨论中,笔者却想杀风景地问一句:后浪没了怎麼办?不管人口素质上的“一代不如一代”的说法是否成立,出生人口数量确实是“一代不如一代”,如果下一代人口的数量只有上一代的一半,能掀起的浪潮注定会小得多。很遗憾,这偏偏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虽然到目前为止,国家卫健委尚未公布今年一季度的中国出生人口数据,但笔者根据2019年出生人口数据及育龄女性人数锐减等因素的分析,认为中国出生人口在未来几年继续下降毫无悬念,中国的低生育率趋势几乎不可能扭转。

  去年出生率创历史新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出生人口为1465万,比2018年减少58万。这是继2017年以来,出生人口连续第三年下降。按公布信息,在中国人口规模首次突破14亿的同时,全年出生率仅为10.48‰;该数据跌至有纪录以来的历史最低点。由於2019年是金猪生肖年,“猪年或成生育高峰年”的言论在2019年年初一度热传。但金猪年份的生肖偏好丝毫没有扭转出生人口的下降,这是需要立即全面放开并大力鼓励生育的又一佐证。

  针对2019年人口数据,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人口出生率还是在10‰以上,应该是很大的出生规模”。他还提到:“2019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孩次的比例达到了59.5%,还维持在较高水平。”

  但实际上,1465万出生人口对应的10.48‰出生率,不仅是中国有纪录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也是一个完全无法维持人口稳定的出生率。即使未来出生人口能奇迹般地保持在1465万而不再下降,哪怕所有人平均活到95岁,中国也维持不了现在的人口规模,更不用说出生人口继续大幅萎缩已没有任何悬念。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统计局公布年度出生人口数据是基於抽样调查并结合其他数据得出的。从1994年到2010年,每年公布的出生人口都要大於2010年人口普查回测的数据,超出3万(2009年)到468万(1997年)之间。

  目前与2019年1465万出生人口数据略为相关的是,公安部在发布的《2019年全国姓名报告》中表示,截至年末,2019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179万。报告还提到,从2019年出生登记情况来看,只有44.7%的新生儿未在出生后一个月内进行出生登记。假设在出生第一个月后,未进行出生登记的新生儿在后续每个月有相同的比例进行登记,那麼一年十二个月中,累计未登记的新生儿数量相对於月登记数的倍数=0.447*(1-0.447^13)/(1-0.447)=0.808。由此推算全年未登记的新生儿数量为85万(1179*0.808/(12-0.808))。即使把这个数据翻一倍到170万,全年出生人口也只有1349万,比1465万要差116万。

  不过,2019年实际出生人口到底是多少,需要等到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之后才能更好判断。

  中国人口将台阶式跳水

  决定未来人口趋势的关键指标是总和生育率。如果生育率处於2.1左右的更替水平,那麼孩子辈与父母辈的数量会大致相同,出生人口将维持稳定,但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的1465万的出生人口推算的2019年的生育率也只有1.47左右。由於2019年出生的二孩中至少有一半来自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生育堆积,去除暂时性的生育堆积,中国的自然生育率仅有1.1左右。这个生育率远低於欧洲和美国,也显著低於日本,与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国家及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同处世界最低之列。

  未来十年,处於22岁到36岁育龄高峰年龄段女性将锐减与30%,这也为近年结婚人数的急减及一孩数量的不断下滑所印证。随着二孩堆积生育趋於结束及育龄女性数量的锐减,中国出生人口很快会降到1000万以下。但由於年龄结构的关係,中国出生人口的下跌是台阶式而非均匀的。目前面临的是新中国出生人口的第三次跳水,在此之后会相对平缓一二十年,紧接着又是一次大跳水,避免出生人口的这种台阶式跳水的唯一办法,是大幅提升生育率,但目前可预料的几乎所有因素,比如进一步城市化、教育水平提升、生育年龄推迟、育儿竞争白热化无一不在挤压本来就极低的生育意愿。不要说提升生育率,未来能维持生育率不再继续下滑就算幸运了。但即使中国能够幸运地将生育率维持在1.1的水平不再下降,相对於2.1的更替水平,出生人口会以每代减少48%的速度萎缩。

  出生人口的持续萎缩最终一定会导致总人口的加速萎缩。由於过去在高生育率时代出生的人口依然存活,总人口的萎缩相对於出生人口的萎缩有相当长时间的滞后。虽然中国的生育率在1990年代就低於更替水平,但中国总人口目前仍在缓慢增长,在未来几年才会开始步入萎缩。

  总人口的萎缩速度最初会很缓慢,之后逐步加快。等到超低生育时代出生的人口步入老年,在预期寿命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总人口的萎缩速度就会接近出生人口的萎缩速度,即每代人减少48%,这大致相当於中国总人口以每三十年减半的速度萎缩。

  也就是说,目前的生育状态持续下去,中国人口并不是跌到五六亿就稳定了,而是在跌到这个水平之后,会以更快速度跌到两三亿,再跌到一亿甚至几千万以下。长期超低生育率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内生性变化,因而具有巨大的惯性,其后果就是总人口的加速萎缩。那种认为等到中国人口大幅下降以后,只要鼓励生育就能让人口停止下跌的想法只是异想天开。

  实际上,绝大部分世界精英深刻了解人口规模对国力和文明的战略性意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就曾主笔机密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200号文件,旨在採用各种手段说服和诱导发展中国家控制本国人口,以确保美国的战略和安全利益。

  遗憾的是,中国至今仍然没有全面放开生育,其他国家梦寐以求的人口规模优势却在中国被当成劣势来消减。即使存在二孩生育堆积因素,目前中国的生育率也已经低於俄罗斯。在二孩生育堆积结束后,中国的生育率更是远远低於俄罗斯。面向未来,提振生育率到更替水平以上,才是确保中国可持续发展乃至延续中华文明的唯一选择。

  如果没有足够人口数量的支撑,所谓的“后浪”也就无从发力。在“五四青年节”这一天,年轻人群注定是最受关注的群体。而我们希望,今日的青年们能在生育政策方面获得更多的鼓励,唯如此,才能让二十年、三十年后的“五四青年节”变得更有意义。要做到这点,就需要立即全面放开并大力鼓励生育,实在没有理由再拖延了。继续拖延,只会让“后浪”的势头变得越来越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