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灼见真知/“十四五”赋予香港三大机遇\中国银行香港金融研究院经济研究员 蒋天骄

2021-08-28 04:24:0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日由多个部委组成的中央宣讲团抵达香港展开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宣讲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十四五”规划对内地及香港均有重要的意义。香港背靠内地,既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配合国家整体发展规划,又可以共享国家发展红利,提升自身经济竞争力。因此,如何把握住“十四五”规划带来的发展机遇,对香港来讲十分重要。

  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并把深港河套区纳入粤港澳四个重大合作平台之一,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举措。“十四五”规划指出,坚持创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域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设科技强国。鉴于此,香港可以发挥自身多方面的优势和功能,积极支持和参与到新型举国科创体系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中,并以此增强香港的核心竞争力及长远增长动力。具体而言,香港可以抓住以下三个机遇:

  一、配合推动国家战略性科创需求,吸引更多全球顶尖研发资源汇聚香港。作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香港可以发挥其法制、税收等自身制度优势,加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吸引更多跨国企业研发中心、国际科创人才入驻香港。

  企业方面,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国际科技企业在香港设立研发中心,如联想、IBM、乐敦製药等。不过,要进一步发展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还需要特区政府进一步推出支持措施吸引顶尖科技企业入驻,为香港赋能。特区政府推出的聚焦医疗科技的“Health@InnoHK”及聚焦人工智慧及机械人科技的“AIR@InnoHK”两个平台,首批约二十间研发实验室已于今年一季度陆续启动,可以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研发合作中心的地位。

  科研人才方面,香港可加强全球招才力度,推出更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科技人才聚集香港。例如,特区政府今年以20亿元推出“杰出创科学人计划”,大力支持本地大学吸引国际知名创科学者及团队来港任教和参与教研活动,为本港提供良好的科技交流机会。

  二、促进大湾区优势互补,鼓励产学研结合,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一方面,利用大湾区的区域联通优势,香港可以将自身的高端基础研发与广东省完备的产业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产学研结合。正在建设中的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预计规模约为目前香港科学园的三倍,将成为香港最大的创科平台,也是深港科创交流的新平台。

  另一方面,鼓励香港高校与内地,特别是大湾区科技公司建立联合研究中心。近年香港科技大学与微信联合成立的“微信─香港科技大学人工智慧联合实验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发挥国际融资优势,为科技创新提供融资支持。

  在直接融资方面,先进的创业投资市场是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推手。香港是亚洲第二大私募基金中心,仅次于中国内地。2019年公布的大湾区规划亦明确支持香港私募基金参与大湾区创新型科技企业融资。同时,香港资本市场亦十分发达,香港证券交易所IPO募资额连续多年全球领先,为创新企业提供了多层次的融资管道。

  在间接融资方面,香港金融机构在银团贷款、项目贷款等业务均十分成熟,目前美元或港元融资的利率更加低廉,为内地企业提供多层次融资管道。

  综上所述,香港可以把握国家创新战略带来的新机遇,结合自身优势,在配合国家发展大局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科技竞争力,为长远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