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宏观经济/个人养老金制度多方得益\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 吴飞

2023-01-20 04:24:4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主要依赖基本养老金,故有需要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以应付人口老化。

  本周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中国总人口数已达峰值,并开始稍有下降。中国人口61年来首次负增长,同时意味着老龄化在中国成为必然的长期趋势。我们为自己的养老做好准备了吗?我们应该如何养老?

  一直以来,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主要依赖基本养老金,也就是养老保险的第一支柱。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2021年末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基金合计规模9.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在养老金三支柱中占比约67.2%。虽然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但社会对第一支柱的过度依赖,导致养老金缺口日益增长,偏离了“基本保障”的定位,且退休人员的收入结构单一,存在一定的财务安全隐患。财政部公布的资讯透露:基本养老金在2021年缺口达到7000亿元。根据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研究报告,这一缺口在未来十年将达到惊人的8万亿至10万亿元。

  去年年底,备受瞩目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实施,各部门包括财政部、税务总局、银保监会和中证监都就个人养老金制度颁布了具体的运作流程、税收政策和相关业务管理;同时,地方政府如北京、上海、广州等36个城市率先启动试点。这些举措标志着作为第一支柱补充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进入实质性推动落地阶段。中国正在快速地进入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框架的搭建。

  参与者享扣税优惠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出究竟有什么好处?

  就个人而言,首先,个人养老金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缴纳、投资和领取方式都更加灵活,有助于完善养老规划。在缴费环节,参加人可以根据经济负担能力自主决定每年参加或部分年度参加,以及年度内缴纳额度和缴纳频率;在投资环节,各年龄段人群可以根据自己预计投资的年限和风险偏好选择产品配置类型,比如年轻人有足够长的时间去承担较高的风险,以此换取较高的投资回报,而临近退休的人则可以选择低风险、回报稳定的产品;在领取环节,参加人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

  另外,相比普通投资理财,个人养老金享有税收和费率优惠政策。根据2022年11月4日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个人养老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个人养老金采用EET模式的税收优惠政策(领取时缴税,即税收递延),在缴费环节,按照每年1.2万元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在投资环节,计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领取环节,个人领取的个人养老金单独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由7.5%降为3%。另外,银保监会同日发布的《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应在商业可持续基础上,豁免认(申)购费等销售费用;中证监发布的《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也提出,个人养老金公募基金产品不得收取销售服务费,可以豁免申购限制和申购费等销售费用(法定应当收取并计入基金资产的费用除外)。可见均有明显的压降投资产品费用的导向。

  最后,养老金账户内资金定期存入、长期持有的特性可以帮助投资者降低投资难度,切实提升投资收益。投资市场常言“基金产品赚钱,投资者不赚钱”,往往源于散户追涨杀跌、短期持有等不理性的交易行为。个人养老金账户定期缴费、满足规定条件后才能取出的模式有助于投资者规避频繁择时和追涨杀跌行为,获得时间平滑后的长期投资回报的收益。

  金融机构获稳定资金

  就金融机构而言,首先,个人养老金的缴纳将为金融机构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2022年11月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实施办法》规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封闭运行,参加人可领取个人养老金的条件为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或国家规定的其他情形。鉴于目前中国基本养老金的最低领取年龄为50至60周岁,参与人从初次缴费到开始领取养老金之间的时间跨度一般可达数十年。以一个30岁的年轻人为例,即使不考虑资金的复利价值和缴纳限额的提升,在未来30年内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也将有36万元(30年×1.2万元)的资金流水,形成一个定投蓄水池。这部分缴纳资金可以成为金融机构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完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次,参加人自主选择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形式将给予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提供综合性养老金融服务的机会。根据同日发布的《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商业银行是可开立资金账户的唯一机构,同时担任个人养老金产品发行、销售、咨询、托管、给付等多重角色,拥有储蓄、理财、公募基金、保险等多种个人养老金产品的销售许可权,可以借此机会开展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有潜力为参与人提供包括“产品+服务”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另外,对于部分客户来说,个人养老金每年1.2万元的缴纳上限无法满足其补充养老开支的需求,金融机构也可以进一步提供投资理财建议,帮助客户搭建更丰富、更完善的财务规划。

  树立长期投资理念

  最后,个人养老金的长期性有利于金融机构开展投资者教育,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建立投资者与机构间的信任。《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四十四条提到,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发行机构和销售机构应当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合理回报的投资理念。

  《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同样指出,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应当建立长周期的考核机制,对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业务、产品业绩、人员绩效的业绩评价期限不得短于5年,不得使用单一指标进行排名或者评价,不得进行短期收益和规模排名。当然,也需要金融机构持续加强投资者教育,提供长期陪伴,帮助客户在这一过程中转变投资观念。一旦投资者从长期投资中获益,就能建立与金融机构间的信任关系,进行持续投资。

  虽然个人养老金制度已经开始扬帆起航,也会给个人和金融市场带来诸多的好处,但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例如,居民对个人养老产品的认知还不充分;现有个人养老金制度主要从税收角度去鼓励居民参与个人养老金产品,但是在中国能享受到税收优惠激励的群体并不是主流,符合政策优惠要求的人群规模仅6000万至7000万人,从全国来看覆盖率远远不足,从参与积极性而言并不充分。同时,养老产品的选择仍然是十分有限的,也需要更多探索和论证。

  个人养老金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居民自身要更多承担起养老规划的责任。普通老百姓是否做好了准备?早在2022年4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出台之初,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与嘉信理财联合发布的《2022中国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指数报告》显示:在评估个人财务状况时会重点关注个人养老问题的受访者占比较2021年降低了4.6%。新富人群对养老问题的关注不增反减;没有做养老规划的人群中,仅有19%的受访者表示个人养老金政策会促使他们开始做养老规划,整体影响程度较小。然而,随着制度的实施,更多具体举措的落地,相信会有更多人开始考虑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理性规划养老资金,构建一个适合自己的退休后收入保障模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