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美国经济增长胜预期,各项消费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服务项为最大贡献。
在紧缩的货币周期下,各国经济增长缓慢而不均衡,导致全球经济的分化加速,2023年的表现尤其明显:美国经济表现超预期,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增加;日本迎来“失去的30年”的拐点,走出长期通缩的阴影;而德国深陷能源危机,欧元区延续低迷表现;中国的增长预期改善,但持续复苏还面临不少挑战。
新冠疫情导致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美欧等经济体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应对,俄乌冲突的爆发也进一步推升了通胀水平,引发了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3年后,随着疫情逐渐平息和贸易的持续恢复,全球经济正在迈向后疫情时代。
美靠居民消费支撑经济
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展现超预期,美联储不断强化了“软着陆”预期。第三季度美国实际GDP(国内生产总值)环比折年率为5.2%,大幅高于前值(2.1%),为2022年以来最高,并实现连续5个季度正增长。其中私人消费、私人投资分别对GDP环比折年率贡献2.7及1.5个百分点的增长,均为202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最主要的是消费各项均呈上升趋势,服务项为最大贡献。耐用品消费环比折年率为7.6%,其中娱乐商品消费表现最为亮眼(15.8%)。服务消费环比折年率为3.6%,对个人消费的贡献约为59%,成为拉动整体消费增长的主力军,这与暑假期间热门电影的票房及明星演唱会所带来的消费效应有关。
受库存和住宅带动,投资保持回暖势头。第二季度以来,零售商、批发商实际销售同比增速持续上行,主动去库存或正向主动补库存转换,私人存货变动额大幅回升,拉动GDP增速1.3个百分点。同时住宅投资环比自2021年6月首次回正,实现环比折年率3.9%。
尽管10月非农就业和零售出现边际动能减弱,但支撑消费的超额储蓄和实际收入增长仍在持续,投资也在受益于库存周期转变,预计未来短期内不会出现衰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11月FOMC会议后曾表示,当前美联储需要关注高利率带来的风险。这意味着美联储更加注重引导经济软着陆,加息周期大概率已结束。
美国经济的增长势头持续强于预期,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过去一年多次调高对2023年增长的预测。截至今年10月,预计2023年的增长率为2.1%,而去年10月仅为1%。在最新展望中,IMF指出考虑到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得以缓解,瑞士和美国政府采取果断行动遏制了金融动荡,因此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已经降低。
日本温和复苏 走出通缩
今年以来日本经济明显复苏。日本内阁府统计结果显示,2023年首三季度日本实际GDP同比增长1.7%,其中淨出口、私人消费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对实际GDP分别拉动了0.7与0.5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一是日圆大幅贬值下,汽车等传统支柱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得以提高。今年首三季度日本汽车出口增长15.8%。丰田汽车财务业绩显示,4至9月的总销售额为21.9816万亿日圆,同比增长24.1%;淨利润为25894亿日圆,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并相当于中国所有车企的去年利润总和。
二是入境外国游客激增,带动服务消费增长。今年1月至10月份外国游客人数恢复到2019年的74%同期水平,10月份超过了疫情前同期水平。受服务贸易带动下,日本服务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持续处于扩张区间。
同时,日本正在走出长期通缩困境。当前就业市场需求强劲,10月失业率保持近十年来低位(2.6%),这与日本政府放宽移民政策的态势相符。在今年的春季劳资谈判中,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呼吁会员企业重视物价走势,劳资谈判达到1992年来最高水平(涨幅3.9%)。日本通胀也正在摆脱长期低迷的僵局,已经连续15个月在3%以上。
日本股市、东京楼价也实现大涨。今年日经225指数上涨近20%,其间甚至超过了1990年泡沫前的高点。2023财年上半年(4至9月),东京圈新建公寓的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7.3%。
笔者预计日本经济将继续保持温和复苏态势,这得益于工资和企业利润的增长及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修复。IMF在今年的经济展望报告中,对日本2023年增长预期经历几次调整。从年初的1.8%,下调至年中的1.4%,在10月份的预测中,IMF将增长预期大幅上调0.6个百分点至2%,这也是今年四次预测中的最高值。
欧制造业欠佳 经济恐衰退
欧洲央行持续加息的政策效果正在“浮出水面”,高利率对欧元区经济的拖累也在逐渐显现。11月8日,欧洲央行发布了欧元区消费者预期调查结果,显示欧元区消费者对未来12个月的通胀预期预计将达到4%。高通胀已经制约工业生产并削弱消费信心,欧元区工业生产指数同比自2022年多次出现负增长,零售销售指数也连续12个月呈现负增长。
此外,欧洲经济先行指标大幅走弱。10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仅为43.1,连续16个月呈现收缩。作为侧重于重工业、以汽车机械制造和化工为支柱产业的外向型经济体,德国众多工业公司深陷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10月份德国制造业PMI仅为40.8,连续16个月萎缩。
欧洲经济失速明显,在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率先陷入衰退的风险加大。10月IMF将欧元区2023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之前的0.9%下调至0.7%,2024年的增长预期从之前的1.5%下调至1.2%。由于对利率敏感的行业疲软和贸易伙伴需求放缓,今年以来德国经济萎缩幅度持续超于预期,IMF对德国的预测从年初的0.1%一路下调至-0.5%。
中国预期改善 内房风险未退
中国政策放松的步伐明显加快,涵盖了减息、降准、股票印花税减半、解除房地产限购限贷、降低首付比例以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在第三季度的表现超出了预期。IMF在10月展望报告里下调中国经济增速之后,11月份单独上调了对中国经济的预期,将2023年的增速上调至5.4%,2024年上调至4.6%,这是全年预测中的最高值。
然而,近期的宏观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具体来看,出口持续负增长,外需依然承压。10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为跌6.4%,较9月的跌6.2%有所扩大;环比为跌8.1%,创有统计以来同期新低,未能延续9月环比回升趋势,反映出外需仍未实质性改善。
消费复苏动能放缓,内需依然较弱。10月社会零售同比升至7.6%,但主要受去年同期低基数及节假日需求释放推动。10月社会零售环比仅为升0.07%,仍处于多年同期低位;两年平均同比增速也从9月的4.0%进一步降至3.5%。10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降至跌0.2%(9月为零增长),继7月后再度落入负区间。
投资继续下滑,房地产降幅扩大。1月至10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下降至2.9%,连续8个月回落。房地产方面,新开工(-21.2%)、新房销售(-10.9%)、房企资金来源(-17.0%)同比降幅扩大,仍未摆脱“价格跌─销售弱─回款难─拿地下降─投资下滑”的循环。这表明前期稳楼市政策作用有限,房地产下行趋势仍未扭转。
总体来看,中国出口、投资(特别是房地产)、物价等指标仍在回落或处于低位,10月制造业PMI也重回收缩区间(49.5),内需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宏观政策需进一步发力,巩固疫后复苏态势、增强市场信心,以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