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金融观察/中国经济趋高质量发展(下)\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邓 宇

2023-12-26 04:02: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文接25日A11版

  (二)经济增长模式加快调整,内生性增长承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同时“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加入WTO后,中国主要依托政策扶持、人口红利以及大量外资建立“世界工厂”地位。但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却是以高能耗、重污染为代价,不可持续。研究显示,2000至2010年间中国环境治理成本占每年GDP的比重达到6.5%。“十四五”规划明确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将会加快淘汰,高新技术、数字经济产业、消费升级等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中国将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国内循环的主体作用凸显。从贸易结构上来看,虽然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球比重在上升,但中国的贸易额占GDP的比重从2006年的64.5%降至2021年的37.5%,表明对外依存度下降。近年来消费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则明显提升,但发达国家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均在50%到65%左右,中国则为38.4%,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如何进一步增强内循环发展动能,将是中国经济实现再增长的一大关键。

  (三)投资拉动作用减弱,投资结构亟待优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过去四十多年,中国以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路径被证明具有显著成效。国际比较看,美国、日本以及欧元区等在早期发展阶段,投资拉动经济的效果均比较突出,包括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工程建设,为工业化和制造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世界银行统计显示,1970至1980年代日本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始终维持在30%到40%,2009至2021年间中国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则保持在40%以上。研究指出,投资(即资本形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过大,大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左右,2015至2016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占GDP比重达到80%。目前,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已经构建起比较完善的体系,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和增速基本达到一个顶点,其中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占比偏高,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动能将减弱。欧盟委员发布的2022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数据显示,美国、欧盟和中国的私营部门研发投入全球占比分别为40%、17.9%、17.6%。国际经验来看,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投资的贡献度和投资回报率均在持续下降。因此,下一阶段迫切需要优化投资结构,在锻长板、补短板领域增强投资效益和效率。

  (四)全球化遭遇严峻挑战,外部发展环境更加复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处于分化和分裂趋势,传统上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导地位的国际秩序发生重大变化。世界经济秩序的调整必然会带来不确定性,外部增加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必然会对中国经济转型带来新的压力,导致国际循环的生态遭到破坏。在此背景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陷入停滞,全球治理赤字和世界经济秩序调整“耦合”,导致“逆全球化”和政治“极化”问题,大国博弈引发的“选边站”迫使新兴市场国家“站队”,对中国提升贸易价值链地位可能构成新的威胁。WTO预测模型显示,如果世界经济分成两个贸易集团,长期看全球实际GDP预计将下降约5%。从近年来欧美国家开始推动的包括“近岸外包”“去风险”政策以及各类投资限制、出口管制,以及层出不穷的经贸和科技制裁等,严重削弱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空间,新兴经济体往往深受其害,进而抬高出口国贸易成本,威胁到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导致外商外资预期不稳,信心也有下降,迫切需要稳外资稳外贸。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创造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国际营商环境。

  三、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阶段,稳增长仍是重点。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方面,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十四五”时期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然要求具备稳定的经济增速支撑;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具有世界意义,世界银行发布报告显示,2013至2021年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8.6%,超“G7”国家总和(25.7%)。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内生性,无论是科技自立自强、扩大内需还是区域协同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均聚焦于解决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实障碍,通过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释放新的增长动能,寻求新的增长点,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国际国内环境对宏观经济政策提出更高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日本经济衰退期,由于宏观政策实施节奏偏慢、政策配合不够以及社会预期转弱等,未能达到政策效果。因此,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同配合更显重要,既要考虑短期的流动性需求,也要着眼于稳定中长期杠杆水平。宏观政策需要把握好两个维度:其一,合理的赤字增长以及财政收支均衡、结构优化等仍是重点,落实“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要求,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其二,货币政策调节应把握好节奏,兼顾政策利率、市场利率和实际利率的传导效率,社会融资规模、M2以及信贷投放的规模、增速与结构的优化须保持均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政策实施上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总体看,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要义在于高质量发展,这一过程将有曲折,但前景光明。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