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前沿思潮/“三大工程”建设 资金保障充足\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 钟林楠

2024-01-08 04:03:0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PSL的再度投放有望推动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房等三大工程加速落地。图为深圳元芬村典型城中村改造例子。

  根据人民银行官网披露,2023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淨新增抵押补充贷款(PSL)3500亿元(人民币,下同)。这是2022年11月之后,PSL再次出现超过千亿元的新增,而3500亿元的单月增量是历史上第三高。

  什么是PSL(抵押补充贷款)?PSL是一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设于2014年4月,期限为一年,可以展期最长至五年,最初用于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发放棚改贷款;2015年10月人民银行将范围扩展至农业发展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用于支持三家政策性银行发放棚改贷款、水利工程/建设贷款、人民币“走出去”项目贷款等特定投向贷款。其操作模式在2016年5月之后是“先贷后借”,人民银行在每月月初对三家银行发放上月特定投向贷款对应的PSL,这一轮是否仍采用这一操作模式有待观察;利率在创设之初为4.5%,经历多次调整在2023年三季度降至2.4%,利用PSL发放的特定投向贷款利率在PSL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加点幅度及调整由央行确定。

  本轮PSL可能主要用于保障房等“三大工程”建设。2023年11月初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明确指出,“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这一轮PSL在2023年四季度落地显然属于2024年的“节奏前置”,目的是推动2024年“三大工程”能够靠前发力;从“三大工程”在新一轮政策架构中的重要意义以及“三大工程”的建设周期来看,2024年内仍可能会继续有PSL资金落地。

  2023年11月8日,潘功胜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指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弱化房地产市场风险水平,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外溢。引导金融机构保持房地产信贷、债券等重点融资渠道稳定,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对经济增长而言,新一轮PSL落地有重要意义:一则确认了“三大工程”有资金端的现实抓手,“三大工程”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对冲地产投资下行的影响;二则前期市场看到的主要是化债对部分省市政府投资的约束,而随着增发国债在年末陆续下达、新一轮PSL落地,增量政策资源在陆续浮出水面;三则进一步传递了政策的“前置”特征,映射出在“以进促稳”的思路下,政策对于2024年经济增长应有明确的诉求。

  有望带动信用扩张

  除了PSL放量确认“三大工程”落地,政策适度靠前发力外,增发国债资金落地、存款利率下调等事件也能佐证这一点。

  2023年12月中下旬,发改委指出已下达2023年增发国债第二批项目清单,共涉及增发国债项目9600多个,拟安排国债资金超5600亿元。前两批项目涉及安排增发国债金额超8000亿元,1万亿元增发国债已大部分落实到具体项目。

  对货币环境而言,今次PSL落地意味着货币政策未来多了一项有效的政策工具,它兼具宽货币和宽信用的功能。一方面,它直接带来了基础货币供给的增加,为银行补充了中长期流动性,它的放量与增发国债资金的落地是2023年12月流动性转鬆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PSL投放虽然并不直接计入社融与信贷,但它支持了政策行投放实体贷款、尤其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可以带动信用扩张。

  第一轮PSL支持棚改年均增量在6800亿元左右,第二轮支持基建增量为6300亿元,均处于6000亿元至7000亿元区间;新一轮年均增量若也按类似量级,并以1.2倍的杠杆计算,则年均撬动7200亿元至8400亿元相关贷款。考虑到“三大工程”和棚改商业模式、基建投资的差异,以及其他融资渠道可能提供部分资金来源,也不排除实际撬动贷款可能低于上述测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