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评经议济/增强民企信心 稳经济关键\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 连平

2024-02-16 04:02: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民营企业在中国是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在稳增长、促创新、增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内生基础,以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民营经济出现了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和预期不稳等问题,恢复进程较为缓慢。中国经济要持续向好,就要进一步保障民企利益,改善民企环境,提升民企信心。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消费方式与消费途径,也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并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了社会就业机会,对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企业在中国是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贡献了中国五成以上的税收、六成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七成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八成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岗位和九成以上的企业数量,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压舱石”。

  急需改善融资困境

  民营企业在稳定增长、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在税收上,2012-2022年,民企占比从48%提升至59.6%。在就业上,2012-2022年,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吸纳就业占比从32.1%提高至48.3%。在数量上,2012-2022年,民企数量占比从79.4%增长到93.3%。在外贸上,民企从2019年起成为第一大外贸主体,2022年占比达50.9%。在创新上,中国2022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达69.6万件,在排名前十位的国内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据七席,当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中民营企业占比已超80%。

  从内部来看,民营经济在自身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欠完善、创新能力参差不齐、资本扩张无序、人才机制短视及企业文化塑造不力等。除上述自身因素外,政策环境欠稳定,清晰度不够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民企各项权益的保护、诉求的及时响应、安心稳定发展的扶持、金融和税收的支持、人才引进和培养的保证,以及信息技术和法律支援等后勤保障等方面。

  从政策制定来看,往往比较“原则”,缺少“落地细则”;政策信号是“红灯”还是“绿灯”有时不够清晰和具体;民企融资机制不合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明显存在;高杠杆加上再融资难,融资需求大于支付能力,往往会引发债务风险。

  从外部来看,疫情三年以来,由于多数民企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受到的冲击远大于国企。2023年前七个月,中小企业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恢复情况不如大企业;民间投资持续走低,累计增速从2021年前两个月的36.4%下降至2023年7月的-0.5%;民营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平均降幅也均高于国有企业。与此同时,民营企业仍然没有摆脱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强调,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意见》从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和加强组织实施等七个方面提出了31条政策措施。《意见》是在民营企业恢复缓慢等一系列特殊背景下发布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提振民企市场主体的预期和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意见》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使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引导民营企业通过自身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为持续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和促进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战略上考量,多措并举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是需要提供公平的环境,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视同仁,不能有歧视性的做法,这是一项长期任务。

  二是需要给予民企更多优惠政策。许多中小微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较差,但它们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因此政府应该给予支持。一方面可以从财政的角度,给予税收减免或补贴;另一方面通过金融手段支持,比如,在信贷投放中提供低于一般水平的利率,从而降低民营企业的经营负担和成本。

  三是需要出台有针对性的举措解决民营企业的困难。比如,融资时需要资产抵押,但很多民营企业没有可以抵押的资产。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帮助民营企业从商业银行顺利获得贷款,国家可以建立有针对性的融资担保基金,为中小微民营企业提供相应的担保。

  倡设立政策性银行

  此外,支持中小微民企的任务不能完全由商业性金融体系来承担,中国可以探索改革银行体系,考虑通过建立专司中小微企业,其中主要是民营企业的政策性银行,给中小微企业提供低利率水平的贷款,以弥补商业性金融运行中对中小微企业支持的不足。政策性银行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运用政策资源提供支持,主要是动用财政资源,发挥特殊作用,能给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低利率水平的信贷。同时也可将压力传导给市场,使其他银行的利率水平抬高受到一定的制约。

  在政策方面,民营企业不仅要享受和国有企业同等的地位,甚至应该享受一些倾斜性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未来可以在金融方面给予中小微民营企业更有力度的政策倾斜和措施优惠,比如由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针对性再贷款以支持其对民营小微企业投放低成本信贷;由财政出资推动相关社会资金扩大对中小微民企信贷担保的规模等。在上述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促进政策实施路径持续优化和政策执行实效不断提升,确保政策红利顺利转化为民营企业发展动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