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金融观察/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邓宇

2024-03-04 04:03: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国继续加大先进制造业投资,不断巩固全球制造业工厂地位,其中,2023年新能源汽车全球占比超过60%。

  全球主要经济体于2023年表现各有特点,随着“疤痕效应”减弱,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呈现较好的韧劲复苏态势,部分新兴经济体保持着稳步复苏表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23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分别为1.6%和4.1%,总体上处于“软着陆”阶段。

  新兴经济体延续相对较好的复苏态势,一方面源于宏观经济政策的精准发力,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政府支出力度加大,支撑经济复苏增长;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新兴产业投资和多元的新型消费增长提供持续的动力,创造更多的需求。

  一、全球化消退与老龄化危机

  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全球主要经济体大力推进制造业升级,包括美国的“制造业回流计划”、英国的“先进制造业计划”等,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虽在2020年创下历史新低10.6%,但2021、2022年连续回升至11%。而中国继续加大先进制造业投资,不断巩固全球制造业工厂地位,2022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中的占比增至30.7%,而且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表现突出,2023年新能源汽车全球占比超过60%。

  从科技投资来看,科技产业投融资仍是重点。统计显示,2023年科技初创企业在全球融资近3200亿美元,与2019年几近持平。其中,美国、中国和英国的融资总额分别约为1500亿美元、484亿美元、213亿美元。按领域划分,生成式人工智能(AI)领域、电动车、动力电池的投融资规模分别为207亿美元、165亿美元、92亿美元。

  全球经济复苏增长的主要阻力。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新的增长动能面临一些阻力。一方面,全球化红利有逐渐消退之势,逆全球化和新一轮的再全球化迫使产业链重构、供应链重组,各种投资审查、出口管制以及各类制裁层出不穷,国际分工体系被迫调整,成本和风险也将随之上升。另一方面,全球主要经济体深陷人口老龄化危机,不但大幅增加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等支出,而且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峻,将导致投资和消费内需增长疲软。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对经济转型带来诸多新的挑战,引发气候风险,拖累经济增长。

  二、区域不平衡与跨国企业分化

  区域经济增长凸显不平衡。2023年马来西亚GDP同比增长3.7%,该国经济增长主要受益于国内相对稳定的政局,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及东盟经济一体化等利好因素,2022年马来西亚的人均GDP达到1.24万美元。与此同时,部分经济体的复苏增长仍比较乏力,一方面是国内政局动荡,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另一方面是经济改革滞后,新兴产业发展偏慢。譬如2023年南非GDP增长预计为0.3%至0.8%,2024年将维持缓慢恢复性增长态势。

  跨国企业增长呈现分化趋势。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变,跨国企业投资格局出现分化,全球企业版图加快调整。通过比较发现,2020至2023年科技型企业的市值在全球TOP 30企业总市值的占比从57%增至69%,2023年全球企业市值TOP 10科技企业的占比达到80%。领先的科技企业拥有竞争优势,享受AI等科技创新红利,但同时有大量科技企业受到外部环境的持续冲击。

  一方面,传统产业因升级偏慢、市场需求萎缩以及投资下降而面临增长困境,而且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地缘政治、利率大幅上升等导致科技领域的风险投资需求下降,部分半导体芯片巨头业绩大幅下滑,裁员和缩减投资的现象较为普遍。

  另一方面,是抓住前沿科技发展红利的跨国企业迅速崛起,这些企业通常具有独特的商业模式,或拥有领先技术,成长性更快,业务增长较快,颇受投资市场青睐,市值、财务数据,以及国际份额等均有不俗表现。以英伟达(NVIDIA)为例,该公司主要受益于全球AI市场持续增长,其在2023年的业绩表现颇为抢眼,不但财报数据远超市场预期,2024财年营收同比增长125.9%,营业利润率高达54.1%,而且市值大幅飙升,全年累涨近240%,创2001年以来最大年度涨幅。

  三、增长前景与宏观约束

  经济增长前景有喜有忧。从两个维度来看:

  一方面,多数发达经济体虽遭遇通胀危机,但通过强有力的宏观政策托底经济复苏增长,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型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超出市场普遍预期,阶段性实现“软着陆”的目标,同时通胀稳步下行,局部银行危机也得以处置。与此同时,多数新兴经济体在本轮通胀危机和加息周期中的表现也超出预期,既防止了经济大规模衰退,不少新兴经济体的GDP增长加快,也没有如预料之中出现经济和金融危机,大部分新兴经济体金融稳定性要好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分化和不均衡问题仍在延续,中东地缘政治冲突的持续升级,围绕关键原材料、关键技术等投资、贸易以及金融等各种限制政策频出,全球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并未改善,反而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在增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贸易增长疲软、核心通胀居高不下和金融脆弱性上升等系列风险,全球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从宏观政策的操作空间来看,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两方面的掣肘:

  其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制约。欧美日发达经济体的财政赤字大幅上升,债务利息支出压力将逐渐显现,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空间有限,新兴经济体的政府债务负担也在加重,很难推出大规模的刺激政策。

  其二,货币政策宽松的有限。欧美央行启动降息周期的态度比较审慎,前期的紧缩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仍将凸显,包括维持较长时间的高利率,以及美联储可能启动的“缩表”进程,预计将带来流动性的结构性短缺,降息和“缩表”的不同步或非对称性预计也将可能引发部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而且对货币基金市场的负面影响可能加大。

  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调整较为审慎,降息预期不明朗,财政利息支出压力增大,部分新兴经济体的财政扩张受到高水平债务的约束,实际高利率仍可能高位运行。

  四、结论与展望

  2023年是全球经济从新冠疫情恢复以来回归正常化的第一年,全球经济增长表现既有韧性,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结构性矛盾,总体上呈现缓慢复苏的态势,反映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困境。

  展望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仍面临两大突出问题:其一,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仍有不足,前沿科技创新虽有一定突破,但始终未能展现过去三次科技革命所催生的巨大增长潜能,而且科技创新遭遇到越来越多的非经济政策的限制,前沿科技的大规模应用以及新兴产业的产能替代尚需时日;其二,全球性问题过去主要依靠国际分工协作逐一化解,但在全球地缘政治愈发不稳定且大国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全球化呈现“竞争大于合作、分歧大于共识”的趋势特征,不断削弱全球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的基础,破坏全球经济增长的政策频现,短期内破局的难度较大,致使全球经济复苏受挫。

  总体而言,全球经济尚未走出“高利率、高债务、高通胀、低增长”的困局,而要实现新的转机,更需要国际社会加快开放,重启互惠、协作和共赢的全球化新进程。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