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经济把脉/香港公共财政仍然稳健\中银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 庄仕杰

2024-03-09 04:03: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近5个财政年度特区政府债项、历届财政年度特区政府财政状况

  目前香港社会对公共财政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最近五个财政年度中有四个出现赤字,从2019/20年度至2023/24年度,累积赤字4377亿港元(下同)。第二,财政储备由2018/19年度末的高位1.1709万亿元下降至2023/24年度末预计的7332亿元。第三,特区政府增加发债规模,而本港过去一直以来债务水平非常低。事实上,香港的公共财政状况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整体仍然稳健。

  过去几个财政年度,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逆周期财政措施,以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2020至2022年,逆周期措施分别占该年GDP约11%、5%及7%,合共支出达6400亿元,单是派发消费券已超过1300亿元。这些措施有力减轻了疫情对市民和企业带来的影响,为香港经济疫后复苏创造了条件。随着疫情过去,逆周期措施逐步退出,本港公共财政状况获得相当程度的改善。

  另一方面,在过去十年平均贡献政府接近两成收入的卖地相关收益,在近年出现倒退。受利率上升和美元升值影响,本港资产下行压力增大,地价收入连续两个财政年度远逊预期,2022/23年度和2023/24年度分别只达到预算目标的58%和23%。未来随着美国加息周期接近尾声,香港利率亦会大致跟随回落,带动地产价格回稳,预计地价收入将逐步恢复。

  政府开支中近75%为经常开支,主要由社会福利、卫生、教育等开支构成(三者合计占经常开支的近60%)。根据预算,2024/25年度的社会福利开支将较2019/20年度增长56.2%,卫生开支增长33.3%,教育开支增长15.5%,反映出政府在制定财政计划时注重兼顾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顾及社会上最弱势、最有需要的市民的情况。

  经常开支的较快增长虽然给公共财政带来一定压力,但对提升香港市民福祉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正面影响,也是新一届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更加积极有为的体现。

  政府扩大发债规模,计划在未来五年,每年发债约950亿至1350亿元,但这并不等同于失去财政纪律。发债所得的资金将用于投资基建项目,例如北部都会区的开发,而非用于支付政府经常性开支。这些投资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有助本港经济多元化发展,避免结构过于单一,长远能够提升竞争力。

  由于上述基建项目的回报横跨年期较长,以债券融资是合理方案,而“政府绿色债券计划”和“基础建设债券计划”两项计划的合共借款上限为5000亿元,相当于2023年本地生产总值约17%。预计在2024/25年度至2028/29年度期间,政府债务与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将介乎约9%至13%,比率仍属健康可控。

  积极恢复财政盈余

  新加坡和香港皆属小型开放经济体,新加坡公共债务水平其实甚高,2023年占GDP比率约170%。值得留意的是,新加坡发债的主要用途是发展债市与投资。新加坡财政健康,政府在公共财政管理方面拥有良好的纪录。这表明即使公共债务水平较高,也不一定令人担忧,关键在于发债的用途是否能够创造经济效益。

  对于现时社会关注的公共财政,政府也相应做出了相应部署。在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中,财政司司长宣布公共财政方针将采取“财政整合策略,让财政赤字逐步收窄,收支回复平衡”,这有别于2023/24年的“中间偏鬆”和2022/23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立场。今年预算案停止派发消费券,以去年每名合资格市民获得5000元计算,可以为库房节省330亿元,而减少利得税、差饷、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的宽减可节省近70亿元。此外,延迟交椅洲人工岛计划两至三年亦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只要政府妥善合理利用财政资源,按照财政整合策略逐步回复收支平衡,应可达到经营账目在2026/27年度起恢复盈余,以及非经营账目在2028/29年度恢复盈余的目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