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楼市新态/楼市升温并非昙花一现\祥益地产总裁 汪敦敬

2024-03-13 04:03: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撤销楼市辣招之后,市场成交以多倍增长。楼花排长龙,在二手市场亦是经常“狭路相逢”多批客争购,其中包括内地同胞,令市场增加了一群有实力的买家。当初通关后,内地消费场所吸引了很多港人北上,有人觉得香港零售业“玩完”,但笔者的看法不同,认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证明大湾区的流通得好,将顺利开创一个新的阶段,同样只要香港有好的货品,内地的购买力一样会过来的。事实上,香港名牌仍然是有优势的,金舖更加企满客户,现在楼宇对内地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不论是因为应付炒楼,还是面对金融系统的冲击,当年的辣招的确帮了香港抑制热钱,约束了市场泡沫,反而制造了大量的银行存款。香港M3由2007年底的6万亿元去到现在的17万亿元,当美国开始收水“剪羊毛”的时候,香港市场并没有出现动荡。

  银行资金充足除令到按揭息口平外,面对美国加息,我们有条件加得慢一点,这令到很多港人受惠。另一方面,美国加息后,香港银行也利用“联系汇率的优势”,买入美债等美元资产去赚取高息,以支付定期存款的高利息,这正是香港定期存户收取高利息的原因。

  楼市撤辣后很多人都认为行情只是昙花一现,但笔者并不认同,其实现在是健康发展,不是说多成交就是一定好,最重要是不同板块流动,财富流通得快而普遍,这是良性的经济效益。市场不是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现在只是恢复到辣招之前的情况,所以大家不要低估这种新常态。

  所以,“买有风险,不买也有风险”。我们要为这两种风险做准备的。“买的风险”,我们有可能面对美国的干扰,但只要做好本分,再加上保留合适的现金做准备,就有条件去掌控买入的风险。“不买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如果经济持续向好,楼价理论上是拾级而上的。最大的风险就是,不少香港居民准备迁往内地居住,虽然这是大都会的必然现象,就如很多伦敦居民由市中心搬到外区居住,但人们应该争取让自己有投资的选择权。这几年来,笔者提醒市民还有很多向好的因素,但说真话是要面对网上欺凌的。笔者已经尽了能力向公众发放讯息,算是坚守了本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