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金融观察/港发挥金融优势 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邓宇

2024-03-25 04:03: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需把握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的机遇,发挥独特优势,助力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随着国家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香港成为连接内地和国际市场的重要中介,以及国家“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服务平台,借此香港经济将实现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1980至2022年香港GDP实际平均增速约4.1%,2022年GDP规模达到3598亿美元,超过芬兰和葡萄牙等中型发达经济体。2023年GDP增长3.2%,延续复苏态势。在新发展阶段,香港经济将有更多发展机遇,独特的竞争优势持续凸显。

  香港可以从四个维度把握新增长机会:

  其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的新兴产业。香港拥有发展前沿科技的优势资源,不但拥有国际顶尖的科研院校,汇聚高精尖科研人才,而且有成熟的资本市场以及各类资产管理机构、投资银行,具备投资高科技产业的肥沃土壤。香港发展新兴产业可从两方面发力:一方面围绕人工智能、量子计算、通信技术等前沿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发挥香港高校基础研究实力较强的优势,持续增加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研发投入,积极参与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充分利用内地丰富的应用场景,推动高科技领域的颠覆性创新;另一方面深度融入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加快推进深港河套科技产业园区建设,深化内地科技和制造业中心协作,引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以及新材料等企业赴港投资设厂,打造中高端产业链。

  其二,数字贸易和中间品贸易的蓬勃发展。香港是国际贸易和航运中心,2022年整体出口货值约4.2万亿港元,其中内地的占比55.6%。凭借自由贸易港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及开放便利的政策,香港成为跨境电商的重要选择目的地。作为国际贸易中心,香港可从两方面发力:一是在财税、金融、市场准入政策等方面给予便利,深化同大湾区贸易数字化创新试验,推动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和交易市场建设,鼓励和支持大中型跨境电商企业在港设立交易平台;另一是力争尽快加入RCEP协议,利用区域内市场开放和中间品贸易发展契机,推动落实内地和香港货物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举措,同时加强同东南亚、中东以及拉美投资合作和贸易往来,拓展多元化贸易伙伴,不断提升贸易价值链地位。

  绿色金融推动产业转型

  其三,全球气候行动将激发香港绿色金融潜力。香港的资本市场和中外金融机构布局绿色金融较早,市场机制较为成熟,绿色金融市场增长强劲。2022年在香港发行的绿色债券总规模达到800亿美元,占整个亚洲市场的三分之一。国家围绕“双碳”战略出台“1+N”政策体系,香港可发挥绿色金融经验优势,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科技及金融中心,助力国家绿色金融发展。从两个维度来看:一方面,特区政府致力于推动香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枢纽。另一方面,香港拥有绿色金融的融资平台,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在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基金等有较大的潜力空间,内地和香港深化绿色金融合作的前景将十分广阔,也有利于推动香港新能源和光伏行业发展、航运业绿色转型、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运用以及渔农业绿色发展。

  其四,国际金融资产及财富管理将带来新机遇。香港具有深厚的全球资产管理基础,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和专业机构众多,而且也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自1997年以来,在港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点心债)规模不断增长,2023年底境内外机构累计发行的点心债近1.9万亿元人民币。BCG预测到2027年,香港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财富管理金融中心,管理的境外资产将超过3万亿美元。比较来看,香港具备两方面优势:一方面,香港金融市场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2013至2023年香港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从3112.1亿美元增至4255.5亿美元,同期香港银行业一级资本比率从13.28%上升至18.95%,香港金融系统长期稳健运行。另一方面,香港资产管理市场成熟,研究预计2022至2027年香港的财富管理业务的年均增长将达到7.6%。随着全球资产配置重构,内地和香港债券市场、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提速,跨境理财通2.0、互换通等落地,将释放国家高水平开放的红利,为香港金融市场提供更多增量资金,稳步提升香港亚洲资管中心地位。

  吸引全球独角兽科企上市

  如何推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能级跃升:

  一是充分利用国家扩大高水平开放的政策窗口。香港地区银行、保险及证券等金融结构类型多样、数量众多、专业人才汇聚。面对全球竞争新态势,国家扩大开放,陆续出台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政策,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加入RCEP高水平协议并逐步落地。香港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兼具国际国内循环的优势,未来可以利用国际金融中心要素集聚的优势和国际影响力。一方面,完善“沪港通”、“深港通”体系建设,助力跨境理财、金融市场和债券市场双向开放,优化“债券通”、“跨境理财通”、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加强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发挥香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特殊功能优势,加快打造连接中国和全球的金融枢纽,强化沪港两大国际金融中心协作,深化两地中资金融机构总分子协同,做大“债券通”、“跨境理财通”业务规模和影响力,围绕“五篇大文章”推动业务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

  二是推动科技、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正循环。金融业是香港经济的支柱产业,境内外金融机构分布广泛,金融从业者占比高。2021年香港金融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3.3%,金融业产值比重虽然不断上升,但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步伐却有放缓之势。2021年香港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6%,1998年这一比值在14.2%;同期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不到1%,2022年香港的研发总投入超过300亿港元,占GDP的比重约0.7%。放眼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中心,科技成分不断提高,头部科技企业的市值增长强劲,也吸引大量私人资本。香港要加大政府科技投资,推出具有吸引力的激励政策,加大鼓励及吸引全球科技企业赴港投资,支持全球“独角兽”企业在港上市,另一方面积极打造香港科技金融创新生态,鼓励在港金融机构优化科技金融服务,提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科技含金量”。

  三是加快完善适应全球竞争的资本市场功能。全球资本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和CPC(资本池公司)等新的上市融资模式涌现,而且大多向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集中。香港资本市场拥有成熟的市场机制和开放的制度文化,具备发展成为区域乃至全球重要资本市场的有利条件。一方面,香港资本市场多元化、国际化程度高,已成为内地企业首选境外上市地。另一方面,香港是亚太地区重要的资产和财富管理中心。随着国家加快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香港发展资本市场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独特优势。面对全球资本市场发展新趋势,香港有必要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加快推进GEM上市改革,搭建开放平台、健全准入制度,鼓励有潜质的境内外企业加快在港上市。

  香港如何把握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新机遇,发挥独特优势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关乎香港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景。比较而言,彻底放弃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并不可取,关键在于加快经济转型,优化经济结构,一方面要提升出口贸易的产业链价值链地位,促进中高端商品和服务出口,获得更高附加值,另一方面要健全面向世界的高端金融、财税以及法律服务体系,增强香港的国际开放窗口地位。国家全面支持香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一国两制”实践,香港政治生态和社会运行稳定,而且财政与货币政策充足,将有潜力、有能力、有条件实现稳定增长和长期繁荣。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