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青年论坛/坚定扩大开放 积极吸引外资\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潘圆圆

2024-04-06 04:03: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制造业占中国合同利用外资金额的比重仍在54%左右,是外资重点投资行业之一。

  中国吸引外资数量于2023年同比下降。根据商务部数据,2023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1633亿美元,较2022年的1891亿美元同比下降13.6%。另据外汇局数据,2023年中国直接投资负债为427亿美元。如何看待中国引资水平和引资结构的发展变化?

  从外汇局数据看,2023年中国吸引外资同比下降的原因在于,新增股本投资增速放缓,但利润汇回和对外偿债增加,两方面因素共同导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数量同比下降。除了数量的变化,引资结构的变化也有助于说明中国吸引外资的状况。

  总的来说,中国希望吸引更高质量的外资,期待外资参与中国的产业升级,推动外资在华布局更加均衡。

  从行业来看,外资重点投资中国的行业,充分利用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机会,外资也帮助了中国产业升级。

  一方面,制造业曾是外资重点投资行业。截至2014年,制造业占中国合同利用外资金额的比重仍在54%左右。近年来制造业占中国吸引外资数量的比重有所下降,但高技术制造业的外资持续增长。2023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引资增长6.5%,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32.1%和12.2%。

  另一方面,服务业尤其是高技术服务业的重要性在提升。2023年中国在服务业领域吸引外资为7760.8亿元人民币。投向中国的高技术服务业外资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领域的外资分别增长8.9%和4.1%。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2023年全球跨国投资同比增长3%,剔除“离岸中心转投资”的因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实际下降了18%。其中,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引资分别下降28%和9%。

  全球跨国投资的下降可以从几方面理解:从直接投资的特征看,吸引外资金额容易受到大项目的影响,部分项目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大项目的有无及数量变化使得特定年度的引资数量不同。从国际投资的环境看,2023年大国经济增长承压,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各类风险因素叠加,导致了全球资金包括直接投资的流动放缓。

  各国争夺外商投资

  中国吸引外资面临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竞争。发展中国家通过激励型政策吸引外资,主要包括财税鼓励和金融便利来降低税收负担和融资成本,提高外资的盈利预期。

  以越南为例,越南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激励外商投资的政策,具体有公司所得税优惠、为形成固定资产而进口的货物免征进口税、减免土地费和土地租赁费、加速折旧等措施。越南还区分投资活动、投资区域、投资行业给出了可享受特别激励的投资项目。

  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鼓励制造业回流,倡导近岸和友岸外包,推动供应链替代,客观上给外资提供了更多选项。加上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内消费迭代升级等因素,部分外企在产品和服务上的优势减弱,可能选择减少在华投资,或将部分业务撤出中国,或建立海外备份生产场所。

  长期来看,外资对华投资获得高收益有基本面支撑,两方面因素影响未来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

  一方面是短期因素的改善程度。如上文所述,2023年吸引外资数量的下降是利润汇回和偿还外债的增加所导致,这部分资金的流动随着短期因素而发生变化。在舆论导向和市场情绪影响下,还有一定的跟风效应。当短期因素出现变化,例如中美之间的负利差转变为正利差,资金可能再次回流中国。

  另一方面,中国的长期因素能否持续创造效益,是决定中国对外资吸引力的根本所在。是否投资中国,外国投资者最重视甚至唯一看重的是收益成本相抵之后的经济回报。决定直接投资回报的是基础变量。中国的基础经济变量,包括基建、人力、资源、技术、市场等非常稳定且持续改善。

  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将生产的不同环节配置在不同的国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化的逻辑──企业利用不同国家在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源方面的优势,进行全球布局,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苹果公司是生产链全球布局的一个典型例子,苹果的排名前两百的供应商来自不同的国家。其中,中国内地供应商数量较多。与苹果相类似,还有数十万家外企在华经营,这些外企有大量的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进出口,中国通过这些渠道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提高了自身的生产能力。

  但目前全球化的逻辑出现了一些变化,部分发达国家出于对中国生产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担心,通过强化投资审查、更新出口管制和人员交流方面的政策,限制与中国企业的技术合作。在此背景下,中国一方面加强本土研发,另一方面持续扩大开放,吸引先进制造业的外资流入,创造适合先进制造企业成长的市场环境。

  开放更多可投资领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提出了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具体举措。笔者认为,准入是与外国投资者关系最密切的权利,充分保障外资的准入权利、增加外资在中国的机会是基础环节。中国非常注重保障外资在准入阶段的权益,2017年以来中国连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下一步,笔者建议继续优化外资准入政策。例如,准入阶段的措施应与准入后的政策相衔接。强化外资进入中国后的投资保护,保障公平竞争,完善配套措施等同样重要。又如,限制性的措施要与鼓励性的措施进行结合。持续缩减负面清单的同时,还需鼓励外资投向双赢空间更大的领域,如中高端制造、研发、现代服务等领域和中西部、东北地区。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加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增强对国内外要素资源的吸引力。”要吸引外资,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而对营商环境有两类评价指标:

  第一类是定量的指标。以世界银行的营商便利度指数为例,该指数对获得许可、纳税、贸易、履行合同等事项,给出了企业花费的时间长短、成本的高低、流程数量的多少,并以此说明各国投资环境的差异。定量指标有指向明确、结果可比等优势,中国也可给出明确的数值目标。

  第二类指标以定性为主,如透明、友好、安全等,这些指标在概念上有模糊性。例如,透明度中涉及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时间等,各国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对于这类指标,中国应该对标国际高标准,吸收他国的经验,并考虑本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来进行界定。

  可从“投资服务”这个角度来具体说明中国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外资企业在中国有“进入─经营─退出”的不同阶段,其存续时间短的话有几年,长则数十年,通过长期经营来获利。对外资企业的服务和保障将覆盖投资的不同阶段,延续较长的时间,涵盖方方面面的内容。

  在外企进入阶段,中国的服务保障体系应关注审批、规划、用地、用电、环评等方面。在经营阶段,中国的服务保障涉及纳税、贸易、履行合同、能耗等企业事项,也包括支付、旅行等投资者的生活便利。在退出阶段,投资者权益保障、外汇等问题较为重要。

  为了进一步完善外资的服务保障体系,建议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提供交流平台,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及时解决外企关注的问题和合理诉求,为企业来华投资经营提供便利条件。

  未来可从经济和预期两个维度来优化营商环境。经济方面,要强化中国在产业链和市场方面的优势,将中国打造成为同等风险下收益更高、收益类似下风险更低的投资目的地。另外,要形成明确、稳定、可持续的预期。相比营商环境本身的特质,营商环境整体的确定性和持续性更为关键,外商会基于对营商环境的整体看法来做出投资选择。稳定预期的方式包括坚定扩大开放,缩减负面清单,促进公平竞争,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