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经济纵横/先进服务业增强新质生产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 盛松成

2024-05-04 04:03:0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未来中国服务业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持,因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不仅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也要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更好的市场基础、更加高效的要素配置和更为全面的人才支撑。而服务业本身的高质量发展也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一部分。

  大家对待服务业发展要避免一个误区,就是将服务业占比的提高与制造业发展对立起来。事实上,没有先进和优质的服务业,就很难有先进的制造业。制造业中的高端部分,如研发、设计、专利、品牌等,都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范畴。

  随着经济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服务业中直接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部分愈来愈多,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界限也日渐模糊,不少属于服务的部分,其价值被包含在制造品的价格之中。

  2023年,中国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54.6%。而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比就已接近60%,目前占比达81.6%。除了总量差距,中美服务业结构的差异更值得关注。中美近30个百分点的服务业占比差距中,近60%来源于生产性服务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概念标准,生产性服务业可以理解为一种中间服务部门,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的生产活动提供服务;而生活性服务业提供的服务主要用于居民最终消费。根据最新数据,中美两国生产性服务业分别占各自GDP的31.4%和47.7%。中国较美国低16.3个百分点。中美生活性服务业占比差异主要来自医疗健康和房地产领域,这两个细分行业可以解释中美生活性服务业占比差异的8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很难完全清晰划分,因为部分行业小类既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又属于生活性服务业。例如带有公共服务性质的行业(气象、地震、海洋、测绘等专业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等),又比如部分行业具有同时为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特点(交通运输、移动电信服务、职业教育培训服务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标准,有76个行业小类兼具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的特征,而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涉及348个行业小类、生活性服务业包括288个行业小类,上述交叉领域仅占所有行业小类的11.9%,并不影响我们观察中美服务业整体结构特征。

  支持高端制造业升级

  一般来说,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于制造业。但美国在服务业占比提高的同时,也保持了较高劳动生产率。目前美国人均GDP已突破8万美元,同时美国84%的就业人口从事第三产业。其他发达国家的数据也表明,愈是高收入国家,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愈高,且其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愈接近。通过纵向分析美国服务业在经济中占比提升的过程,我们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推升服务业在美国GDP中占比的主要动力之一。

  总体来看,生产性服务的发展对美国服务业占比提升贡献更大。在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较为充分的满足后,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值的上升空间也趋于有限。而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科学研究、专业技术等,可以提供更高的附加值。在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时代,后者甚至可能呈指数级增长。

  近年来,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自2010至2021年,中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从44.3%提高至53.5%。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比提升幅度最大,其在GDP中的占比累计提高了1.79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累计分别提高了1.37个、1.56个和0.83个百分点。上述行业对中国三产占比提升的贡献合计超过60%。

  尽管如此,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美国的差距依然明显,尤其是高附加值行业。具体而言,中国信息服务和软件业占GDP的3.9%,较美国低3.3个百分点;中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GDP的2.5%,而美国高达5%;中国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则比美国同类领域(租赁服务和无形资产出租、法律服务、公司和企业管理服务、行政和支持服务)低3.8个百分点。上述三个行业加总来看,中国低于美国9.6个百分点,这些解释了中美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差异的58.9%。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亦有较大提升空间。以金融业为例,2023年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8%,甚至高于美国(7.3%),但“大而不强”。从服务贸易看,2023年中国金融服务贸易顺差仅为6.47亿美元,而美国金融服务贸易顺差为1136亿美元,是美国服务贸易顺差的首要来源。这表明中国金融行业的竞争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提出了要求。金融业在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绿色转型方面仍大有可为。

  中国服务贸易逆差也有不少来源于生产性服务业。相比之下,美国在金融、知识产权使用费、其他商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领域具有优势,顺差规模分别为1136亿、820亿和1084.2亿美元。目前中国知识产权使用费项下的逆差为317.5亿美元;其他商业服务贸易顺差380.3亿美元,与美国差距仍大。因此,尽管在货物贸易方面美国有巨大规模逆差,也要看到美国服务贸易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其国际收支平衡。2023年美国服务贸易顺差规模近2800亿美元,而中国逆差规模超过2200亿美元。

  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领域是近年来国际贸易的新增长点,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将助力中国主动对接高水平经贸规则,对提高中国在贸易新业态领域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世界贸易报告》预计,到2040年,全球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份额将达50%。目前,全球的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量的30%,中国占12%。

  提高数字贸易竞争力

  而在服务贸易中,数字贸易的占比不断攀升,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高收入国家在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中,占据的份额高达82.6%。而中国是全世界生产数据最多的国家之一,有待挖掘、释放的潜力是巨大的。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统计,中国14亿多人口创造的数据超过整个世界数据量的20%。

  简单、片面局限于服务业或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数据意义不大,而应更加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甚至可以说,没有先进和优质的服务业,就很难有先进的制造业。今年两会期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落实“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时,也专门谈到“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2023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占货物出口总额的25.1%。其中,信息及通讯产品出口额为4985.2亿美元,实现顺差3358.7亿美元。但也应客观地认识到,这些产品出口金额中也包括了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产能,中国公司要从这些产品销售中获得更多的增加值仍须努力,尤其是其中的知识产权、品牌等属于高附加值服务业的部分。

  在劳动力成本提升、国际环境变化、全球价值链重构等多重因素驱动下,中国企业迈出了新一轮“出海”的步伐,更需要生产性服务业为其“保驾护航”。出海企业不仅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也需要商务服务、金融、法律等专业服务的支持。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转变,是一个需要各个行业和领域协调配合的系统工程。

  总而言之,服务业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具有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未来中国服务业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数据要素重要性日益凸显,叠加信息技术加速发展、能源转型等重大变革,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有望发挥更多优势,为新技术和新产品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持续创新营造更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7.9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