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金融热话/如何看待社融负增长?\红塔证券宏观研究员   杨 欣

2024-05-13 04:02:5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社融结构一览

  2024年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89.9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8.3%,较上月8.7%的增速下降了0.4个百分点。单月数据方面,4月新增社融减少1987亿元。表外票据是最大的拖累项,新增4月融资减少4486亿元;其次是政府债券淨融资减少984亿元。

  下面对各分项数据的变动进行分析。

  信贷方面,票据冲量现象突出,4月票据融资新增8381亿元,同比多增7101亿元。实体部门的信贷规模明显减少,主要体现出实体部门加杠杆需求偏弱、手工补息被规范治理、金融业增加值核算优化调整的影响。

  分类来看,居民部门贷款减少5166亿元,同比少增2755亿元。其中,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减少3518和1666亿元,同比少增2263和510亿元。企业部门的短期和中长期贷款规模分别减少4100亿和增加4100亿元,同比少增3001亿和2569亿元。

  造成4月社融数据疲弱的原因包括:

  首先,一季度开门红后实体部门信贷需求偏弱。近期多地密集出台放松限购限售、以旧换新等政策,但是由于对收入的预期还不够稳定,政策刺激效果微弱。4月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日均值同比下滑38.9%。此外,一季度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69%,较去年末大幅下降了28个基点,也已经首次低于企业贷款利率(3.73%),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零售端面临较大的信贷投放压力。

  企业部门贷款减少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当前物价低迷、企业利润空间不大,同时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预期,企业生产扩张积极性不强;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政府债券发行慢,撬动的配套融资少。

  其次,监管部门对资金空转、手工补息等现象的规范治理,以及统计局对金融业增加值的季度核算方式进行的优化调整,矫正了部分银行盲目扩张存贷规模的行为,也抑制了部分企业借入低成本贷款资金再用于购买理财等资金套利的行为。

  后续来看,随着这些措施的深入实施,预计将进一步挤出数据中的“水分”,更真实地反映实体经济部门的内在融资需求,以及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再次,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偏慢,对社融形成明显拖累。4月政府债券融资减少984亿元,同比少增5532亿元。4月末政治局会议已指出“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财政部也即将召开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动员会,预计后续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或会加快。

  政府债券料加速发行

  期内,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7.2%,前值是8.3%。M2增速大幅回落主要可能是因为存款“搬家”。4月初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出倡议,要求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户承诺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的补息,近期多家银行相继下调存款利息。因此,居民就可能会将银行存款取出转而购买理财产品,或者进行提前还贷。据媒体报道,4月以来银行理财规模激增近2万亿元。

  此外,信贷扩张步伐放缓,派生能力减弱也是原因之一。4月非金融性企业新增存款减少1.87万亿元。

  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下降1.4%。一是由于总需求不足,存款主要留存在居民部门,没有进一步通过居民部门支出转化为企业存款。4月居民和非金融性企业的存款规模的降幅基本一致。二是企业和居民的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定期和活期存款比重已由2017年的“六四开”升至目前的“七三开”。实体部门对未来预期未完全改善,风险偏好低,消费和投资需求少,资金活化需求少。

  4月份负增长的社融和M1、增速回落的M2共同揭示了三个特点。

  一是资金防空转、手工补息被禁止、金融业增加值核算优化调整的成果,即数据被挤出“水分”,这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实体部门的内生融资需求,从而更有效地推动金融机构满足实体部门的用款需求。

  二是实体经济部门预期偏弱,投资和消费需求不强,内生融资动能弱。

  三是政府债券发行进度偏慢,城投融资偏冷,对社融形成一定拖累。

  从4月末,政治局会议及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可看出,上述问题基本已经得到了关注。未来政府债券加快发行、存量房产处理措施落地,以及实体融资成本的进一步降低等有望撬动更多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助力经济的进一步修复,同时也为社融增量提供助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