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青年论坛/降低政策利率提振内需\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张斌

2024-05-25 04:02:5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解决需求不足主要不是靠改革,因为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率,而需求不足反映的不是生产率问题,是名义购买力问题,是口袋里有没有钱、愿不愿意花钱的问题。如何让大家口袋里的钱更多、让大家的购买意愿更强,这是我们要解决的。最终需求的改善和名义购买力的提升一定会反映在信贷的增长上。那么,如何实现?

  货币政策方面,最有效、最灵活、最精准的政策是大幅度降低政策利率。这里的政策利率指的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

  首先,这一政策最有效。中国现在大约有300多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债务,如果政策利率大幅度下降100至200个基点,将使债务人在一年内保守估计可以减少2万亿至3万亿元的债务利息支出。与此同时,这将提高金融资产估值至少10万亿元,并对房地产价格形成支撑。通过大幅度降低政策利率,整个居民的钱包会增加几十万亿,包括债务利息支付的节省和金融资产估值的提高。因此,这是扩大“钱包”的一个重要手段。与此同时,降低政策利率还会增加消费倾向、减少储蓄倾向。

  其次,这一政策最灵活。政策利率可以随时调整。

  再次,这一政策最精准。与其他逆周期政策相比,调整政策利率的作用机制是扩大个人和企业的“钱包”、优化相对价格环境。至于如何消费和投资,完全由企业和消费者自主决定,而不是由财政政策替代决策。财政政策是替你花钱,而货币政策是让你的钱变多,让你自己决定如何花费。

  围绕政策利率调整也有一些担忧。主要担心有两点:一个是息差,另一个是利差。

  关于息差,主要问题是政策利率下降后,银行盈利是否会大幅下降,以及这对银行的经营会否产生影响。我们也应看到,当政策利率大幅下降、总需求水平和名义收入水平提高以后,金融资产的不良率会大幅下降,银行贷款机会将显著增加,这对整个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是有利的,而非有害的。

  对于汇率问题也是一样。对汇率的基本支撑不是保持利差不变,而是让经济更加有活力,提高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如果能够充分降低利率,激活中国经济,提升企业投资和盈利预期,这对人民币资产的支撑将更为强劲。过去的经验也显示,内部力量对汇率的影响远比外部力量更为突出。

  扩大财政开支 提高居民收入

  在财政政策方面,短期内工作重点应是确保预算的充分完成。今年财政并非没有发力,有许多措施,包括专项债、一般政府债,以及超长期国债。然而,即便将所有这些债务相加,并假设全部资金都能有效花掉,同时假定今年的卖地收入与去年持平,即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广义财政支出(即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政府基金支出)的增长速度也只有7.9%。这是极限值,实际情况很难达到。即便达到了这一极限值,对GDP(国内经济总值)的拉动作用也有限。

  今年的GDP增长目标是5%,如果再加上1.5%至2%的名义通胀,大约需要达到6.5%甚至7%的增长。今年的广义财政支出很难达到这一速度,因此对GDP的拉动作用有限。无论如何,我们首先要确保预算的完成。今年一季度的实际情况与目标相差较大,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基金支出的合计增长速度为-1.5%,对经济增长形成了拖累。

  政府支出非常重要,因为其相当于非政府部门的收入。政府支出增长不足会对企业和居民的收入造成很大影响。广义政府支出在整个社会总支出中接近1/3,这是一个很大的比重。如果政府支出不能增长,居民收入增长少了很重要的一个支撑。接下来,财政政策的工作重点应是确保预算的充分完成。

  最后,当前还有两点尤为重要:一个是房地产,另一个是地方化债。地方政府化债的节奏非常重要。当前私人部门不愿意加杠杆,政府不能同时也去降杠杆。如果政府和私人部门同时减少杠杆,将陷入恶性循环:支出减少会导致他人收入减少,继而进一步减少支出,形成收入和支出螺旋式下降的局面。

  因此,地方化债的基本原则是:当私人部门愿意加杠杆时,政府可以去杠杆、化债、减少债务存量;但当私人部门减少债务存量时,政府就不应急于减少债务存量。此时,政府更应保持债务的流动性,避免债务违约,先稳住经济再说。等到经济好转,税基改善时,政府再压降债务存量会有更好的条件,也更容易实现化债目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