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去德国读书的中国留学生们,只要是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都会觉得留学是过苦日子。江浙沪北广深,不光收入水平已经达到了欧洲平均水平,而且生活的便利程度和丰富多彩程度,远超德法等欧洲先进经济体。这与笔者当年留学德国的时候,不可同日而语。
笔者儿子上个月在德国大学完成了硕士论文答辩,但是一个月过去了,毕业文凭迟迟未出,反映出高校的行政效率水平低下。同时间,笔者在杭州办理银行贷款转换手续,银行需要夫妻二人的签字。我怯怯地问:两个人上班都很忙,怎么办?没想到银行直接快递文件上门,我们签字以后再寄回去即可,连快递费都是银行报销,三分钟解决问题。
中德两国生活质量与过去已是天翻地覆,但笔者还是鼓励儿子出去留学,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年轻人现在的高质量生活,是过去四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但这四十年来的发展,却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功。我们在江浙沪的居民是很难体会到八亿农民工舍弃故土、背井离乡,辛苦换来今天的经济发展水平。当然,这是经济增长的必然阶段。在我们之前,亚洲四小龙也是这么繁荣起来的。
但是以后呢?我们想要继续增长,想要全国经济都达到江浙沪北广深的水平,继续依靠过去那种增长方式显然行不通的。亚洲四小龙都经历过产业升级,今天台积电一家公司就能够垄断全球六成芯片制造市场,为中国台湾提供数万个、平均年薪50万人民币的高薪岗位。
高端人才仍然稀缺
如今内地也开始在产业升级道路上努力前行,但产业升级的困难程度远高于当年的亚洲四小龙。也正因为如此,对于现在这代年轻人而言,像上一代农民工叔叔一样,远离家乡、负重前行,去异国他乡学习,获得产业升级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为他们的未来打下高生活水平的基石,实在是困难且正确的选择。用不那么学术的语言来说,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需要一大批工程师在电脑键盘上没日没夜敲出来。虽然工程师们的工作条件远好于当年的农民工,但是在工作强度方面,其实也不遑多让。
在很多生活的细节方面,江浙沪北广深的确已经优于德国。但如今内地大学教育,并非算是全方位超过欧美大学。大量内地的高科技公司,还是需要留学海外的留学生回归,尤其是需要博士水平的海归。目前来看,虽然八成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最终回流,但是博士一级的留学人才回国的只有两成,殊为可惜。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唯有继续踏踏实实地留学海外,学到别人先进的科学知识,才能为我所用,为再下一代不需要“远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