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微观经济/联储难觅大幅宽松理由\国泰君安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周浩

2024-07-31 05:02:0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本周市场的关注焦点是美联储和日本央行的议息会议。市场期待两家央行给出指标性的信息,但又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路径充满了怀疑。美国这边,尽管近期纳斯达克指数出现了显著的调整,但上周四晚间公布的美国二季度GDP增速大超预期,让市场对于未来的降息仍然充满疑虑。另一边,日本央行似乎已经不战而屈人之兵,日圆在加息的预期下出现了连续上攻。从这个角度而言,日本央行似乎已经达到了加息的目的之一。因此,是否需要在周三加息,也成了一个新的悬念。

  美国经济数据超出市场预期,二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初值增长2.8%,增幅高于预期值2%。值得指出的是,亚特兰大联储的GDPNow在上周预测美国二季度GDP增速为2.6%,再次击败了市场中的各路投行。到目前为止,GDPNow仍然是美国经济预测的最佳指标,同时其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间也有很好的拟合度,不禁让我们对于亚特兰大联储的优秀模型而点赞。

  与此同时,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年化季环比初值增长2.9%,也高于预期值2.7%。隔天晚间公布的6月PCE通胀数据则显示,核心PCE通胀率略高于预期,但仍然处于下行通道中。换言之,美国经济不错,通胀也处于降温但并不温和的状态,这时似乎也很难找到美联储不得不大幅宽松的理由。

  由于近期科技股出现大幅调整,市场也对美联储给出偏鸽态度有所期待。但事实上,美股的调整到目前为止仍然是结构性的,纳指表现相对糟糕,道琼斯工业指数和小盘股表现亮眼。从这个角度而言,鲍威尔可能会对市场的波动表现关注,但货币政策属于宏观政策,期望通过降息来缓解市场对于科技板块的疑问,似乎有点隔靴搔痒。

  当然,市场也会期待鲍威尔给出未来降息的判断,但从近期的各路联储官员的表态来看,似乎大家对于降息的态度渐趋一致,即会在今年某一个时点上开启缓慢的降息──而这一信息已经被市场基本消化。所以,本周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很难给市场带来太多慰借。

  期货市场已经定价美国年内会有2.6次降息,在本周议息会议之后,今年美联储还有三次议息会议。换言之,市场不仅预期美联储会在9月开启降息进程,同时也认为未来的三次会议,绝大概率都会降息。这是否奢求,我们现在也很难回答,但预期过满,反而可能成为一个值得交易的因素。对于美债收益率而言,近期10年期美债收益率易下难上,标志着市场仍然认为“降息”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关键词。而特朗普交易似乎伴随着其选情降温而有所降温,本来市场认为“特朗普2.0交易”会让股市狂欢、利率上行,但似乎目前的市场走势恰恰相反。这似乎也告诉我们,想要简单套用所谓的历史规律,有时候就是一种刻舟求剑。

  此外,美国财政部下调三季度融资预期超千亿美元至7400亿美元,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年底前所持现金余额减少1500亿美元,这意味着年底前的现金缓冲将进一步减少。从上述两个数字来看,财政部只是做了左右腾挪,即减少发债的同时,也降低了资金盈余,这其实是通过技术手段来控制国债供应量。今年以来,耶伦为首的财政部官员一直在尽力管理美国国债的供应,这也是今年美债利率表现相对平稳的一个重要原因。

  市场频现套利交易

  与有些无聊的美联储议息会议相比,日本央行如何定义未来的货币政策,可能更值得玩味。在此前的多次表态中,日本央行一直暗示未来的加息和退出资产购买计划,但事实上每次都有点马放南山的感觉。笔者总体上认为日本央行处于“永远追着曲线跑”的状态,换言之,日本央行的紧缩将大概率是“半糖主义”,市场很难感受到真正的甜度。在本周的议息会议前,东京的CPI通胀率出炉,结果低于预期,这也让日本央行有了更多绥靖的理由。

  上周让市场大跌眼镜的日圆和人民币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金融市场的难以预测。无论是预期日本央行的可能紧缩、抑或是美联储的可能宽松,日圆兑美元的汇率在过去两周内都出现了显著的升幅,美元兑日圆的套利交易出现了显著的平仓。

  但这一交易发生的同时,美股中的科技板块出现了调整,这也让市场浮想联翩,认为是否套利交易的最终流向是美国的科技公司。伴随着科技公司的下跌、日圆套利交易的平仓,市场似乎也找到了最好的理由,也就是资金看不到科技公司上行的前景,从而选择减仓股票、并归还日圆融资。当然,现实的市场不会像臆想的这么简单,但市场多数时候只相信简单逻辑。最终,这一逻辑也开始影响到人民币汇率,因为人民币也是相对低息货币,这也带来了人民币汇率的大幅走强。这些故事听上去都合理,但并没有改变外汇世界中的利差格局。换言之,这大概率只是一轮洗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