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政经透视/美货币政策谋求正常化\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钟正生

2024-08-02 05:02:0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本次鲍威尔讲话多次提及三个“正常化”,即就业市场正常化、经济正常化、货币政策正常化。

  美联储7月份的议息会议暂不降息,但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话如期透露出9月降息的可能性,而对于就业市场的评价较为乐观。笔者认为,理解降息的逻辑,比判断降息的时点更加重要。近期市场对于降息隐含的“衰退”信号较为敏感,但我们更应从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角度去理解本轮降息。

  会议声明显示,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为5.25-5.5厘目标区间,符合市场预期。同时,美联储维持其他政策利率:1)将存款准备金利率维持在5.4厘;2)将隔夜回购利率维持在5.5厘;3)将隔夜逆回购利率维持在5.3厘;4)将一级信贷利率维持在5.5厘。缩表方面,美联储将每月被动缩减250亿美元国债和350亿美元MBS(按揭抵押债券)。

  经济和政策描述部分,7月会议声明有多处调整,从原来侧重通胀风险,到目前兼顾通胀和就业双目标。具体来看:

  就业市场描述上,将“就业增长保持强劲”改为“有所放缓”;将“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调整为“失业率有所上升但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

  在通胀描述上,将“通胀在过去一年有所缓解但仍然较高”调整为“通胀在过去一年有所缓解但仍然有些高”。

  通胀进展方面,将“向委员会2%的通胀目标取得了适度的进一步进展”调整为“向委员会2%的通胀目标取得了一些进一步进展”。

  风险平衡方面,将“实现就业和通胀目标的风险已经向更好的平衡方向发展”调整为“实现就业和通胀目标的风险继续向更好的平衡方向发展”。同时将“委员会继续高度关注通胀风险”调整为“委员会高度关注双目标下的双向风险”。

  9月会议讨论降息

  在发布会上,鲍威尔对降息的态度基本符合预期,虽然极力避免提前做出决策,但字里行间透露了即将降息的可能性。首先,其明确表示9月会议可能会讨论降息,且目前对于降息需要的“信心”已经增加了。其次,其对就业市场的评价似乎比市场感受更加乐观,并多次强调就业市场迈向“正常化”,弱化了失业率较快上升的指示意义,而更加强调要综合看全部数据。最后,关于如何平衡双向风险,鲍威尔比较谦虚地表示未来客观上存在不确定性,而美联储只能在此过程中不断平衡风险。

  会后的提问环节,记者询问9月是否降息,鲍威尔强调,美联储不会就未来的会议做决定,决策仍将取决于数据,但不是取决于某一个数据;如果数据向预期的那样发展,最快可以是9月降息。有记者追问,目前有哪些数据、环节令人感到没那么有“信心”。鲍威尔称,目前只是想看到更多好的数据,以获得更大信心。

  关于就业市场,有记者问道,“您之前说不会等到通胀回到2%才降息,那么就业市场呢,目前4.1%的失业率是否意味着降息太晚?”鲍威尔称:“美联储关注双目标,且均等地看待两方面条件;就业市场逐渐正常化,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如果就业数据比预期更快降温,我们会有所反应。”又有记者问,是否担心失业率上升太快?鲍威尔称,这个问题本质是关于经济会否大幅下滑,虽然一些统计意义上的案例存在,但经验还不成规律、理论,历史不会简单重复。

  关于风险平衡,多名记者提及美联储如何平衡通胀与就业的风险。总的来看,鲍威尔强调目前的经济状况是良好的,所以美联储只需要平衡风险,而不是去应对危机。当前美国的经济情景很不同,即通胀大幅回落时就业市场保持强劲,美联储思考的是能否将这个趋势保持下去。

  关于经济,鲍威尔在开场白中明确形容了经济状况,即“强劲但不过热”。此外,他不止一次提到“私人国内最终购买需求”这一指标,作为经济和需求强劲的背书。当被问及“硬着陆”概率是否增加时,鲍威尔称,不知道,但目前的数据并没有呈现,并再次强调美联储会对经济走弱做出反应。

  关于政治影响,有记者提及特朗普近期关于不支持美联储大选前降息的言论。鲍威尔先是强调还没有对未来的降息做决定,只是知道怎么做决定,然后强调美联储决策从来不会考虑政治,美联储的经济预测也不会考虑候选人的经济政策主张。

  关于政策沟通,有记者提到,6月会议纪要提及一个关于政策沟通的讨论,即有观点认为美联储沟通效果不佳,例如不能很好的传递未来降息速度的判断。鲍威尔回应称,过去一段时间,经济预测总是被实际数据“打脸”(surprised),所以更需要对实际状况保持谦逊。

  经济软着陆概率大

  自美国CPI数据降温以来,市场几乎确定美联储将于9月首次降息、年内降息两至三次。本次会议的声明以及鲍威尔讲话,为9月降息也埋下了不少伏笔,市场与美联储的步伐整体上保持一致。

  如果说分歧,那么降息的逻辑,似乎比降息的时点更有争议。近期市场“降息交易”的演绎,多少有些“衰退交易”的意味。尽管“特朗普交易”扰动下,美元指数不弱、黄金价格波动,但其余大部分资产表现仍能体现市场对美国经济的担忧在上升,包括美股调整、美债偏强、原油和铜等与经济景气相关的商品价格走弱等。市场担心美联储降息是否暗示“经济不好”,又或担心会不会降息太晚以至无力阻止可能的衰退发生。

  但笔者认为,本轮美联储降息的逻辑,更应从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角度去理解。在去年末,我们对今年美联储降息抱有期待,认为美联储可以选择“预防式降息”,类似1989年、1995年和2019年等情形。尽管笔者也认为美国中长期政策利率中枢可能需要上修,譬如应该从2.5厘上修至3.5厘左右,但相比目前5.25至5.5厘的政策利率而言,仍留有充足的“正常化”空间。只不过,今年一季度美国通胀超预期反弹,延缓了降息的进程,但是美国经济和就业韧性大致符合预期,“预防式降息”的逻辑并未改变。

  本次鲍威尔讲话多次提及三个“正常化”──就业市场正常化、经济正常化、货币政策正常化。他旨在表达,美联储认为就业市场正迈向疫情前水平,美国经济整体强劲却不过热,虽然很多经济指标和现象与2019年(疫情前)是有出入的,但是大的趋势仍是从某种“非正常化”迈向“正常化”。在此过程中,货币政策自然也需要同步调整,迈向“正常化”,即利率水平应该从目前的限制性水平逐步下降。

  至于美国经济超预期走弱的风险,当然不能排除。但正如鲍威尔所述,我们需要谦虚地看待经济数据,在运用历史经验和数学统计进行判断时需要格外谨慎。仅从目前的数据看:超预期的二季度GDP,保持低位的失业率,不需要金融条件大幅收紧就能观察得到的通胀下降等,美国经济“软着陆”仍然是我们的基准预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