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斌眼观市/借鉴日股 A股牛市远未结束\朱 斌

2024-10-05 05:02: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与落地,A股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方向性转变,投资者的预期和信心都有了极大改观。那么,当前开启的牛市还能持续多久?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市场走势?我们通过历史比较与横向比较,可以借当前政策效果对于行情的助推作用看得更加清晰。

  当年,日本经历了泡沫经济的破灭,但在过程中(1990至2003年),日本股市(日经225指数为例)依然经历了四次年度或半年度级别的牛市(按国际通行标准,指数涨幅逾20%即为牛市),分别是:1992年8月至1993年5月、1993年11月至1994年6月、1995年7月至1996年6月和1998年10月至2000年4月。涨幅分别达47.1%、34%、56.5%和61.7%。

  第一次牛市(1992年8月至1993年5月)的动因,主要是政策放松持续发力的累积效应。货币政策方面,日本政府提前一年发力,于1991年7月开始转向宽松。日本央行将官方贴现率(ODR)从6%降至5.5%,并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内减息4次。至1992年7月底,日本公定贴现率降至3.25%。财政政策方面,1992年8月,日本财政部发布《金融管理政策》,鼓励清算资产和抵押品等。日本股市于1992年8月18日触底后开始回升,并在9个月内升至21055点,涨幅达47.1%。工业、可选消费和信息技术等行业涨幅居前。

  第二次牛市(1993年11月至1994年6月)属于经济复苏阶段性确认带来的“小牛市”。彼时日本经济开始出现微弱复苏的迹象,主要是由公共投资和消费拉动,工业生产指数也开始止跌回升。货币政策方面,日本央行在1993年2月和9月两次下调了贴现率0.75个百分点。日股指数从1993年11月的16079点开始上涨,直到次年6月,涨幅达34%。

  第三次牛市(1995年7月至1996年6月)的动因,是由巨额财政刺激计划、平准基金、经济复苏共同推动。货币政策方面,1995年4月,日本央行将公定利率降至1%,为30年来最低。财政政策方面,1995年4月,日本政府推出了价值14万亿日圆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措施。此外,1995年6月,日本财政部还发布了《振兴金融体系的金融功能报告》,同月日本政府成立了“股市安定基金”,即平准基金,主要资金来自于银行业。日本股市从1995年7月开始止跌回升,日经225指数从14485点上涨至次年6月底的22667点,涨幅达56.48%,工业、可选消费和信息技术等行业涨幅居前。

  第四次牛市(1998年10月至2000年4月)是由巨额减税、大幅度财政刺激、直接注资银行推动的行情。1997年12月,日本政府宣布将在1998年减少2万亿日圆的所得税。次年2月,日本政府明确引入公共资金来应对金融危机,包括用于注资的资金在内,共提供了30万亿日圆的公共资金。隔年3月,又根据《早期强化法》向15家银行注资7.45万亿日圆,注资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对日本银行的信心,从而恢复对整个金融体系的信心

  财政政策方面,1998年4月,桥本内阁宣布16.65万亿日圆的“综合经济对策”,该经济对策由三部分组成:1)通过增加政府开支和临时减税刺激国内需求;2)改善国家的经济结构,增强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潜力;3)提供便利以加速不良债权的处理。

  日本股市从1998年10月初的谷底12879点升至2000年4月的20833点,涨幅达61.75%,信息技术和电信服务等行业涨幅居前。

  上涨时间超过六个月

  通过与日本当年泡沫经济破灭后的各项指标、各项政策的综合对比,笔者认为在当前政策环境下,A股延续上涨势头的概率非常高。与日本当年类似,中国也已经在政策端有了非常积极的响应,同时中国经济增速与日本1990年也非常相像,但远高于后者1990至2003年的平均增速,中国当下的城市化率要低于1990年代的日本,这是有利的方面。

  当然,中国人口进入负增长阶段,这个宏观条件略微弱于日本当年。考虑到日本在相似的政策刺激下,股市经历了四次牛市,取得了至少34%以上的涨幅,且上涨时间在6个月以上,最长的达18个月。

  笔者认为,A股本轮牛市远未结束,急涨之后有望震荡回调,但整体上涨过程却将延续得比较久。

(作者为华福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