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市场揣测,特朗普可能在上任不久,就会宣布新的对华及全面关税政策。
本周资本市场重启“特朗普交易”,主要表现为美国地产、金融股上涨,以及美元持续走强。本轮“特朗普交易”与此前存在诸多不同:美股科技股更有韧性、能源股表现更弱、美债利率不升反降、黄金表现更强等。
虽然特朗普在总统大选全国民调中仍然落后于哈里斯,但在关键摇摆州的优势扩大。据270toWin网站统计,在七个摇摆州中,截至10月15日特朗普已经在六个州取得领先,且在“偏蓝”的威斯康星州的落后幅度也缩窄至0.3个百分点。照此趋势,特朗普能够获得超过300的总票数并轻松取胜。
10月中旬以来,博彩市场显著加大了对特朗普当选及“共和党国会选举大胜”的押注。美国博彩网站Polymarket数据显示,特朗普当选的概率由10月5日的49.8%上升至10月16日的57.7%,且10月15日至16日的上升幅度较为明显,凸显了公众对特朗普当选预期的快速升温。此外,在总统和国会选举组合的判断上,博彩市场也加大了对“共和党横扫”的押注,这一概率截至10月16日已上升至近40%。
地缘与通胀影响选情
特朗普支持率近期上升的可能原因包括:一是,中东局势升级,选民对民主党支持以色列并增加军费开支的不满或上升。布朗大学发布数据显示,在2024财年,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高达179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二是,美国飓风冲击摇摆州,为特朗普创造了进攻哈里斯政府的契机。飓风“海伦妮”在9月下旬席卷了佐治亚和北卡罗来纳州两个关键摇摆州,并导致超200人死亡。10月9日以后,另一飓风“米尔顿”又冲击了佛罗里达州,造成300多万人断电。
三是,哈里斯在近期的电视采访中表现不佳,被指在移民、中东等关键问题上缺乏立场。例如,10月8日美国广播公司的“观点”(The View)栏目中,在面对“过去四年是否采取过与拜登总统不同的举措”时,哈里斯回答“我什么也想不起来(There is not a thing that comes to mind)”,被认为是灾难性的回答。
四是,近期美国通胀担忧上升,特朗普被认为能够更好地管控通胀。10月以来,美国码头工人罢工、薪资增速反弹、油价回升等事件,令公众对通胀的担忧重新加剧。据全球前三大的市场研究机构益普索(Ipsos)截至10月上旬的调查数据,特朗普在经济问题上领先哈里斯5个百分点,领先幅度较9月下旬扩大了3个百分点。
不过,目前美国选情仍然胶着,“特朗普交易”能走多远较不确定。
首先,尽管特朗普在关键摇摆州开始“反超”,但两人差距很小。据截至10月15日270toWin的民调统计,七个摇摆州中有五个州两人的支持率差距均小于1个百分点。
其次,在近期选民关注的问题中,民主党也在积极寻求破局。中东方面,民主党也开始重视军费开支问题。10月16日,拜登政府警告以色列,如果加沙的人道主义局势在未来30天内没有改善,美国可能会限制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自然灾害方面,近期美国飓风的扰动对民主党而言“危中有机”,哈里斯完全有机会借此展现新政府的领导力,并扳回一城。回顾2012年10月,飓风“桑迪”同样成为大选前的“十月惊奇”,奥巴马凭借出色的危机处理能力,最终获选总统。
再次,11月1日还有一次就业数据需要观察。如果就业表现较强,可能再为执政的民主党赢得一些选票。
今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由于6月28日特朗普在与拜登的首次辩论中占优,加上7月13日特朗普遇刺,令特朗普当选的预期持续上升,并一度引发“特朗普交易”。
当时的“特朗普交易”具体表现为:
(1)美股科技股出现较大调整,周期股和中小盘股走强。特朗普主张的减税政策及对传统能源等领域的支持,叠加7月11日美国消费物价指数(CPI)数据走弱引发“降息交易”,共同促进了美股风格的切换。此外,美国限制芯片贸易、微软“蓝屏”等事件也加深了科技股的下跌。
(2)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同步上行。一方面,特朗普的关税和减税政策抬升中期经济和通胀预期;另一方面,关税风险的上升令非美货币承压。
(3)黄金有所承压。主因是美债利率和美元汇率的同步走高。
(4)美元指数上升过程中,欧元和英镑明显承压,日圆和人民币韧性较强。
警惕市场行情反复
对比来看,近期重启的“特朗普交易”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
(1)美股风格相对平衡,科技股回调幅度更小、能源股表现较弱。观察标普500指数的11个行业,地产、金融等行业表现一贯积极,但能源股表现较弱,科技股的回调幅度较小。笔者认为,“特朗普交易”的确相对利好周期股,但在地缘风险变化下,近期油价在冲高后回落,令能源股承压。当前科技股可能受财报扰动影响较大,投资者不宜高估“特朗普交易”本身对美股科技股形成压力。
(2)美债利率并未上升,黄金走势偏强。7月19日当周,10年期美债利率均上行了7点子(BP,Basis point),但10月14日至16日,10年期美债利率反而回落6点子。特朗普在经济政策方面的政策取向没有出现明显变化,继续主张“减税+关税”的政策组合,仍然对应更高的经济增长、债务增长和通胀前景。但近期油价的下行,令美债通胀预期从高位回落。10月14日至16日,布伦特油价下跌了6.1%,10年期美债隐含通胀预期下行6点子、而美债实际利率持平。这也意味着,黄金并未受到美债利率上行的冲击,在地缘风险较高的当下,金价保持偏强。
(3)美元指数仍然走强,但人民币贬值幅度相对较大。在7月19日当周,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涨0.12%,小于美元指数涨幅的0.26%,而10月14日至16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涨0.67%,大于美元指数涨幅的0.58%。
一方面,9月下旬以后,人民币因为政策预期扭转曾大幅升值,并在美元回升过程中滞后反应。9月14日至10月7日,尽管美元指数上升,人民币汇率“逆势”由7.06一度走强至7.02,其后美元指数进一步上行,人民币压力逐渐累积,并在“特朗普竞选获胜”的预期下加速调整。
另一方面,近期特朗普团队明确了“强美元”立场,并继续警告加征关税,对人民币的冲击有所放大。之前特朗普对美元的立场比较模糊,7月下旬曾表示“强美元”会削弱美国贸易,并且提及美元储备地位或有缺点。10月14日,特朗普的“经济军师”、潜在财长人选贝森特(Scott Bessent)在采访中表示,特朗普不会采取削弱美元的政策,也不会削减贸易;特朗普支持美元保持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并将关税视为一种谈判策略。
据10月12日美媒报道,美国前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警告华尔街称,特朗普可能会在上任不久就宣布新的对华及全面关税政策。即便如此,近期人民币的韧性仍然可圈可点。9月24日至10月16日,美元指数累计上升2.6%,日圆贬值4%、欧元和英镑贬值2%至3%,而人民币仅贬值0.8%。
如何看待“特朗普交易”的多变?笔者认为,美国大选仅是影响经济和资产的一个变量,但并非全部。近期重启的“特朗普交易”,似乎与今年6月至7月有诸多不同,尽管特朗普的经济政策主张在此期间并未显著变化,但大选之外的一系列因素,包括美国经济“软着陆”前景、美联储降息的路径、国际地缘局势与油价波动,以及中国经济和资产价格的复苏等,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美国及全球市场的重要变量。总之,在美国大选前后,无论是“特朗普交易”还是“哈里斯交易”,恐怕都不足以囊括复杂多变的市场交易风格。
(作者为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