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创科了望/转数快与内地互联 利好旅游零售\陈迪源

2024-10-30 05:02: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金管局于2018年9月推出快速支付系统“转数快”,图为工作人员简介系统应用。

  香港金管局正在与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推动两地快速支付系统互联,将香港“转数快”(FPS)与内地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IBPS)相连,使两地居民能实现实时小额跨境支付。此举措预计明年6月技术可行,惟首阶段先聚焦个人跨境转账,而非零售消费支付。

  这一消息为两地居民和企业带来新的期待。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每月平均超720万人次从香港赴内地。若其中10%使用跨境汇款服务,每人平均转账1000港元,月交易额可达7亿港元,潜力巨大。这不仅利于资金高效流动,对两地零售、服务和旅游等行业也有积极促进作用。

  笔者认为首阶段不涉及零售消费支付,并非完全出于技术限制,更多是监管考虑。零售支付交易频率高、金额小但总量大,对系统承载能力和安全性要求高。同时,内地对资金流动和外汇管理有严格规定,需稳步推进。不过,这并不影响两地居民的热切期待。在个人跨境转账方面,互联互通将极大便利在内地,特别是大湾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人群。比如,港人可更便捷地向内地汇款,满足在内地置业、养老或日常开支需求;内地居民也能轻松向香港汇款,用于投资、子女教育或旅游消费。

  未来随着技术和政策完善,企业对个人、个人对企业跨境支付也有望纳入两地互联。例如,内地企业可跨境支付薪酬给在港员工,香港企业也可支付薪酬给在内地工作的港人。内地家长能更便利地为在港求学子女缴纳学费和生活费,香港政府也可跨境发放综援金给北上安老的长者。从宏观经济看,这会促进两地资金高效配置,提升使用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深化经济融合。考虑到可能的巨额交易额,对银行、支付机构和相关服务行业都是巨大商机。

  金管局总裁余伟文于“香港金融科技周2024”提到,已经与人行密切合作,讨论汇率计算、交易限额、地域覆盖等关键问题。汇率即时计算和透明度很重要,两地需建立高效、公正汇率机制,保障用户跨境转账获得有竞争力汇率。安全防护方面,跨境支付涉及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数据安全等敏感问题。两地金融监管机构需建立严密风险控制体系,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确保资金合法安全流动。

  跨境支付服务能保护市民的户口安全,特别是使用找换店服务的人群,原因在于资金转账是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直接进行,无需经过未知账户。同时,发送者和接收者可保护自身银行账户信息的隐私,仅需使用如电话号码之类的识别码,以此降低账户被用于非法活动的几率。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跨境支付方式,像PayMe银联虚拟卡、八达通银联虚拟卡、数字人民币(e-CNY)等,但各自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数字人民币为例,港人目前只能用第四类匿名钱包,不仅余额较低,而且交易限额也不高,更重要的是不支持个人转账操作,这就使得其使用场景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而FPS与IBPS互联的支付方式则有所不同,在使用便利性上,无论是操作流程还是使用环境,都能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体验。同时,它的功能潜力丰富多样,不仅可以服务于普通个人用户,未来相信更能满足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复杂业务场景下的支付需求。相比其他跨境支付方式,FPS与IBPS互联可直接将资金转入户口,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支付系统互联是两地金融合作的里程碑。随着系统完善升级,未来可能实现零售消费支付互联,满足更广泛消费需求。比如,香港“转数快”已与泰国PromptPay实现二维码支付互联,与内地零售支付互联在技术上可行,更大挑战在于政策和监管协调。此外,银行和支付机构可开发更多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如跨境理财、保险和投资等,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解决方案,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为大湾区发展注入活力

  但同时我们也要正视挑战。首先,内地外汇管制政策对资金跨境流动限制严格,需在合法合规前提下探索操作模式。其次,跨境支付涉及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须建立严密安全保障机制,防范风险。市场接受度和用户教育也是关键,这都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媒体共同努力。

  总之,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为两地深化金融合作、促进经济融合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一举措成功实施,将为两地居民和企业带来便利,为大湾区乃至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背景下,加强区域合作和互联互通意义重大。期待金管局与人行深化合作,克服挑战,推动项目落地,为金融创新开创互利共赢新局面。

  (作者为香港创科发展协会创会主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