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政经透视/美联储降息操作保持惯性\钟正生

2024-11-09 05:02: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美国国债利率

  美国联储局周四(11月7日)公布议息结果,一如预期宣布减息0.25厘,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降至4.50-4.75厘区间。此外,会议声明较9月仅有两处改动:1)在就业描述上,将“就业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但仍然很低”改为“自年初以来,劳动力市场状况总体上有所缓解,失业率上升但仍然很低”;2)通胀描述上,将“通胀进一步向委员会的2%目标迈进,但仍然较高”中的“进一步”(further)一词删除。

  结合联储局主席鲍威尔的会后讲话,以及美国的经济和市场形势,笔者认为,美联储本次坚持降息25点子可以从三方面理解:

  一是,尽管9月会议以后公布的就业和通胀走强,但并未抵销前期降温的进展。美联储9月“弥补式”降息50点子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就业市场和通胀在今年4-7月持续降温的结果。而且,美国居民的“超额储蓄”在今年5月首次转负,与就业和通胀的“拐点”基本脗合。所以,尽管美国9月经济数据反弹,但未必扭转近半年就业和通胀的降温趋势。对单月数据过度反应,历来不是明智之举。

  二是,美联储主观上希望尽量保持政策惯性。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美联储在9月大幅降息,而后经济和通胀数据立即反弹,已经被诟病为过度依赖数据、缺乏前瞻。鲍威尔本次讲话称,本次降息可以被视为“另一次行动”。

  三是,近期市场利率自发走高,进一步赋予美联储降息的空间。9月18日会议以来,在经济数据走强和“特朗普交易”(抬升中期经济和通胀预期)的背景下,2年期及以上期限美债利率大幅上行,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截至11月6日已大幅上行超过70点子,处于今年7月初以来最高水平。

  市场利率自发走高,有可能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和通胀形成下行压力,同时也是美联储对市场利率调控能力弱化的表现。因此,美联储本次坚持降息,或也出于抑制市场利率过快上行的考量。

  短期来看,由于美国经济和通胀保持韧性,叠加市场十分关注特朗普新政引发的通胀上行压力,美债利率可能保持偏高水平;美股投资者可能倾向于认为美国经济能够“消化”高利率,继而维持偏强的风险偏好;高利率和强经济之下,美元的吸引力犹存,美元汇率也可能获得不错的支撑。

  利率下行趋势不变

  但展望未来半年至一年,政策和市场利率的方向仍然是下行的。而且,一旦未来几个月出现经济和通胀数据的再降温,市场对未来利率路径的看法可能会适时调整。

  首先,特朗普新政对经济和通胀的影响不会立竿见影。特朗普2017税改法案中的核心条款将于2025年12月31日才到期,尽管税收政策调整预期可能对当下居民消费行为有一定影响,但不宜高估;关税方面,政策的最终落地和起效也仍需时日,对通胀的影响有待观察。

  其次,美联储从限制性利率回到中性利率的空间仍然充足。美联储预测的长期政策利率在2019年6月至2023年12月基本保持2.5厘、2016-2018年大致在3厘左右;截至2024年9月,美联储最新预测为2.9厘,已经较疫情前有所抬升。即便如此,目前的政策利率水平(4.50-4.75厘)仍明显高出长期政策利率,意味着美联储本轮降息的空间是充足的。此外,目前缺乏实质证据表明美国潜在增速或长期中性利率会大幅上修。

  2008年以后,美国及主要发达经济体陷入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格局,背后原因极为复杂,其中的一些原因如需求长期不足、国际贸易发展、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缓慢等,可能在后疫情时代因财政逻辑转变、经济安全更受重视,以及AI等新技术的发展而出现转变。不过,人口老龄化、全球储蓄过剩,以及AI在经济社会中的应用尚需时日兑现等问题,似乎并未出现明显转折。

  再次,美债利率短期超调的风险较高。一方面,美债利率走势强于1995年,本轮首次降息以来10年期美债利率的上升幅度超过70点子,大幅高于1995年的40点子;但值得注意的是,1995年美债利率在首次降息后的一个半月左右开启下行。

  另一方面,近期美债通胀预期明显超过其与油价在今年以来多数时期的相关性。这可能反映了投资者对于特朗普当选后美国通胀前景的担忧,但有过度担忧之嫌。

(作者为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