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创科了望/把握河套机遇 点燃科创引擎\陈迪源

2024-11-26 05:02: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正积极向科技创新枢纽转型,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将是有关转型的核心引擎。

  在全球科技浪潮汹涌澎湃,重塑经济格局的大背景下,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下称“河套合作区”)成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关键所在,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正积极向科技创新枢纽转型,而河套合作区则是这一转型的核心引擎,推动香港在国际创科领域迈向新高度。

  近期发布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意义非凡,从宏观层面将河套香港园区的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十四五”规划及《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河套合作区奠定了坚实基础,明确了发展方向。“一区两园”的设计理念,旨在充分发挥深港两地优势,形成协同创新合力。

  笔者认为,政策实施细节方面仍有精雕细琢的空间。跨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充分考虑深港两地在法律、制度、市场等方面的差异,以保障创新要素的顺畅流动。例如,跨境资金流动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应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并加以优化,提升执行效果。

  河套香港园区一期总建筑面积大幅增加至100万平方米,这一举措将加速园区建设,优化功能布局,特别是湿实验室及先进制造部分的规划面积显著扩大,占比达52%,为大规模研发和产业化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也预示着新型工业化和新材料领域将成为未来的重要驱动力。尽管《纲要》未有着墨,但可以预见,像低空经济、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新兴技术有望在港深创科园蓬勃发展。

  科技创新:激发无限可能

  河套香港园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毗邻深圳,位于香港北部都会区与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的交汇处,为深港两地及国际间的科技交流合作提供了便捷通道。香港拥有5所世界百强大学、众多顶尖科研机构和优秀人才,以及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园区科技创新提供了肥沃土壤。

  不过,香港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仍可做得更好。河套香港园区应抓住机遇,加大在中试转化、初创企业孵化等关键环节的投入,构建完善的创科生态圈。例如,学习国际成功的创科企业孵化和中试基地运营模式,提升园区国际竞争力。

  产学研融合:构建国际平台

  河套合作区致力于打造联通内地与国际的科技创新枢纽,而世界级产学研平台的建设是关键任务之一。依托香港的国际化优势和深圳的产业基础,河套合作区有能力吸引全球顶尖科研机构、企业和人才开展合作。《纲要》中提出的“InnoHK 2.0”计划就是重要举措,在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效后,加强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与转化。

  未来,河套合作区应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与内地及国际科研机构的合作,吸引更多顶尖科研团队和人才入驻。比如,在人工智能与生命健康深度融合等前沿领域,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实验室,聚焦核心科研工作,力争取得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的重大突破。

  中试转化:催生新质生产力

  在产业中试转化方面,河套香港园区潜力巨大。其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区块多元,配套设施完备,有利于形成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但要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仍需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力度。

  香港特区政府应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科技成果的中试转化。同时,吸引更多风险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本入驻园区,为初创企业提供充足资金支持。例如,借鉴国际知名孵化器的成功经验,为初创企业提供定制化创业服务,降低失败风险。

  资源汇聚:打造创新高地

  汇聚全球创科资源是河套香港园区的核心使命之一。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具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吸引海内外创科资源汇聚。

  在人才方面,完善人才政策,吸引国际高端创科人才和团队落户园区,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资金方面,发挥香港金融中心的枢纽作用,为园区科技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在技术交流方面,搭建高效平台,促进跨地域科研合作和技术转移。

  此外,营造国际化、包容开放的环境,完善国际人才的生活配套设施,提供便利化服务,提升香港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通过举办国际创科交流会议、建设国际化社区等举措,增强香港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

  制度创新:开辟未来路径

  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河套地区具有跨境合作的独特优势,可率先探索具有前瞻性的新政策和新制度。例如,在数据跨境流动、知识产权保护、金融科技创新等前沿领域,大胆探索全新模式和机制,为全国制度创新提供经验借鉴。

  具体而言,应建立数据跨境流动的监管机制,确保数据安全、高效跨境流通;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创新者提供有力保障;探索建立跨境金融沙盒机制,助力企业在受控环境中进行创新试验,加速新技术的应用推广。

  人才培育:筑牢创新根基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河套香港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包括以下三方面:

  教育改革:订单式人才培育。从基础教育抓起,强化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在高等教育阶段,鼓励高校开设前沿科技专业,与园区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育,实现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例如,河套园区可与内地及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定制化培育创新人才。

  实践平台:提升实践能力。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和科研人员提供充足实践机会。在园区内打造一批高水平实验室、中试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中心,让人才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升素质。例如,园区内已成立多个专业化实验室,为不同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合作机会。

  国际交流:拓宽国际视野。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人才交流培养项目。定期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讲学指导,派遣本地人才到国外深造交流,拓宽人才国际视野。例如,举办国际创科人才交流营,促进本地与外国创科人才互动合作。

  突破封锁:迈向科技自强

  在全球科技竞争激烈、西方科技封锁严峻的形势下,河套香港园区应勇担重任,在突破西方科技封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

  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关键领域。聚焦人工智能、芯片、生物医药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科研团队,集中力量攻关,力争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香港与深圳科研力量联合,攻克芯片和半导体技术“卡脖子”问题。

  产业链完善:提升自主可控。以园区为核心,打造完整科技创新产业链。加强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鼓励企业加大对原材料、零部件等关键环节研发生产力度,降低对外依存度。

  香港优势发挥:促进国际对接。香港作为内地与国际的桥梁,在引进关键技术、先进设备方面具有特殊优势。香港科研机构和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促进与国际先进技术对接,突破封锁,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提升全球科技竞争地位。

  国际合作拓展:携手攻克难题。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以开放姿态拓展国际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科技合作,共同攻克科技难题。吸引更多国际科技人才和企业入驻园区,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展望未来,河套香港园区前景广阔。随着园区建设推进,将崛起为世界级科技创新枢纽,汇聚全球顶尖科技资源和人才,催生一系列重大科技突破。河套香港园区也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科技创新格局中发挥关键作用,助力香港经济转型和国家科技强国建设。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河套香港园区必将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为国家乃至世界科技进步贡献卓越力量。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笔者相信只要香港特区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配套措施,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科技创新者勇于探索创新,充分利用园区优势,定能实现河套香港园区的辉煌发展,谱写香港经济转型和国家科技强国建设的壮丽篇章。

  (作者为香港创科发展协会创会主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