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金融观察/香港加速转型 迈向高质量发展\邓 宇

2024-12-02 05:02: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经济延续增长,科技创新进展加快,吸引更多外来资金,带动金融市场向好。

  香港处于“由治及兴”的关键转型期,国家赋予香港新的角色和功能。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香港在支持国家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年以来,香港经济延续恢复性增长,科技创新进展加快,吸引更多外来资金,带动金融市场持续回暖,并受益于国家推出一系列惠港利港政策,持续深度融入大湾区发展,贸易和投资取得积极成效,香港在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也得以巩固提升。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精准发力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将继续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将有力支持香港经济保持可持续增长、转型求变及加快向高质量发展。

  一、香港以改革创新引领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其一,充分发挥香港国际化优势,增强“双循环”发展动能。香港在国际多项权威排名靠前,彰显国际化特色和竞争优势。菲沙研究所报告显示,2024年香港在165个经济体中获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位列榜首,反映香港拥有自由开放、高效和公平的优越营商环境。世界银行报告显示,香港是50个经济体中首十位最佳经济体之一,肯定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地位。香港不断拓展经济内外循环空间,经济延续向好态势,今年首三季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增长2.6%,失业率维持在3.0%低水平。贸易和投资方面,香港致力扩展自由贸易协议网络,重点包括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至今已与33个海外经济体签订24份投资协定。近年来,香港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交流,积极申请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继续扩大吸引中东投资。

  互联互通深化 强化金融科技

  其二,两地互联互通深化,香港金融市场持续回暖。2014年沪港通启动,十年来内地和香港互联互通持续深化。目前,沪深港通下合资格股票超过3300只,已覆盖沪深港三地市场上市公司总市值的九成,沪港通、深港通、ETF通、债券通、互换通陆续落地,有力促进境内外资本的双向流动,为助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和更加开放的市场。2024年以来,港股市场显著复苏,恒生指数较年初上涨14%,首三季有45家新公司在港股上市,募资总额556亿港元,规模在全球第四。下一步,港交所将推进包括在沪深港通中引入大宗交易、将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纳入沪深港通,以及将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等多项互联互通优化措施落地。

  其三,金融科技、绿色和可持续金融保持前沿创新。香港致力发挥自身金融科技人才、资金和市场环境优势,加快推进金融科技发展。近年来在第三代互联网(Web 3.0)、虚拟资产、数字银行、多边货币桥项目以及人工智能等取得较大成绩。目前,香港拥有超过1100家专注于人工智能、Web 3.0及区块链等创新技术应用的公司。2023年香港创新科技行业收入超过20亿美元,生成式AI在香港金融业的使用率已达38%,远超全球26%的平均水平。同时,香港加快推进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支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借此提升香港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全面融入湾区 合作领域广泛

  二、香港全面融入大湾区将释放新的活力

  一是合作机制加快建立健全。施政报告提出设立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督导委员会,制订香港园区发展的整体策略、计划和布局部署,并提出设立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加强顶层规划和督导,以及设立多个合作专班,加快融入大湾区建设,构建更高水平互联互通。特区政府2023年公布的《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显示,北部都会区是香港未来20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的地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则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设的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2024年11月特区政府阐述了河套香港园区的重点发展方向、策略和目标,提出以2030年和2035年为关键节点,推进河套香港园区发展。

  二是合作领域和范围更加广泛。香港加强大湾区省市联动,加强在专业服务、科技创新、金融、贸易物流、合作办学、跨境数据流动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施政报告提出,推动建立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拓展跨境数据合规流动,设立大湾区法律资讯平台及大湾区律师特定平台组织,鼓励香港的大学进入大湾区办学,扩大跨境医疗纪录互通,以及通过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大湾区项目等。

  三是大湾区互联互通更加频繁。随着海陆空交通基础设施加快联通,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加快形成。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加速形成,航线网络覆盖全球主要城市和贸易港口,港珠澳大桥建成,深中通道运行,大湾区主要城市间基本实现一小时通达。观察来看,2024年以来香港同大湾区省市共同举办的大湾区合作交流的会议、交流活动多达数十场,涵盖科创、税收合作、资本市场、数据跨境流动、数字经济产业协同、青年人才创业就业等多项领域。

  四是北上南下“双向奔赴”。施政报告提出进一步优化内地居民来港旅游签注措施,包括恢复深圳“一签多行”个人游签注及扩大“一周一行”个人游签注政策试点城市范围等。自恢复通关以来,2023年深港口岸累计超1.6亿人次出入境。今年截至9月30日,北上的香港居民已经与2023年全年接近。同时,香港也持续扩大引才力度。截至2024年9月底,香港各项输入人才计划已有16万名人才携同家属抵港。

  三、香港经济转型将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一方面,内地增量一揽子政策精准发力,改善预期和信心,也将为香港经济延续向好增长创造新的机遇和前景。2024年首三季,内地GDP按不变价格计算按年增长4.8%,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国家加力推出包括降准减息、优化调整房地产金融政策、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人民币等在内的一揽子增量政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内地经济持续向好,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超大市场和超强产能也将给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创造积极有利条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加上大湾区完整的产业链、大量科技创新成果涌现和优渥的营商创业投资环境,对香港初创科技公司及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更多利好,港人港企在内地创业也将迎来更大的机会。

  融资成本下降 利好股楼市场

  另一方面,美联储启动减息周期有望改善在港企业融资环境,国家坚定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将催生新的机会。2024年9月以来,美联储两次减息,香港金管局随之两次宣布下调基本利率,利率降至5%。综合利率下行将有助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刺激本地投资、提振消费及增强出口竞争力,并利好楼市和股市。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中心发展前景来看,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提出继续拓展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鼓励中资银行保险机构在香港设立境外区域总部、持续加大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力度,巩固提升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不过,要留意外部形势变化存在不确定性,包括美国新政府可能实施的关税政策。各种迹象表明,“特朗普2.0”政策将对全球地缘政治和贸易、金融市场等带来巨大挑战,香港身处地缘政治的特殊位置,可能出现的“关税战”将对香港的贸易和投资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若美元再度走强将可能加剧流动性紧张及抬高融资成本。但是,因为得益于国家坚定支持,将有更多挺港惠港政策出炉,香港未来的发展潜力将持续释放,围绕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两地互联互通等的政策机遇,将转变为驱动香港经济转型的新动力。

  (作者为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本文谨代表个人观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