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楼市复苏可增加发展商投地意欲,相信有助纾缓特区政府的财赤问题。
日前香港金管局向银行业发出指引,并推出一次性特别安排,银行可向合资格用家提供最高八成的按揭贷款,以及上调“供款与入息比率”上限至六成。这项特别安排涵盖于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签订临时买卖合约并且以建筑期付款的自用楼花住宅物业。
笔者欢迎金管局是次推出的指引及特别安排,原因是此为有需要业主提供更灵活的上会方法,相信可帮助数以千计的楼花买家更易“上会”,避免挞订个案增加。
根据“美联楼价指数”显示,楼价由2021年高位回落至今,累计已跌约28%,令过去数年购入楼花住宅物业,并选择建筑期付款的用家,于近期申请按揭贷款上会时面对估价低于成交价的情况,部分因资金不足又未有额外首期的业主,因未能上会被迫挞订,所以今次金管局的措施对稳定楼市有正面作用,可说是“双赢”方案。
不过,有市场人士认为,今次的安排可能让买家和银行承受更多风险,因为假如其后楼价延续跌势,这批“已上会”买家恐将损失更大,甚至会沦为负资产。笔者对此观点不表认同,主要由于当下楼价已“触底”并静待反弹。
其次,早前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透露,今年特区政府财赤或高达1000亿元,远高于最初预期的约481亿元。其中一个主因是卖地情况欠佳,以及补地价收入减少。而若要发展商的投地态度变得积极,相信待本港楼价止跌回稳,新盘销售情况显著改善并成功套现。与此同时,近月中央政府亦频频推出提振楼市的措施,取态上已由昔日的“限购”,转为鼓励居民买楼投资或自用。
土地市场回暖 减轻财赤
基于以上因素,再加金管局“出招”提振楼市的取态,均反映明年初公布的财政预算案,大有机会继续推出一些刺激楼市的政策,一方面特区政府可凭借措施稳定楼价,尽快透过卖地“开源”以减少财赤;另一方面亦可以紧跟国策放宽楼市的大方向。
值得留意的是,根据过往经验,在美国联储局的减息周期期间,本港楼股市场很大机会出现一股上升动力,但楼市回暖亦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时慢慢回暖。故此,在特区政府有潜在“出招”机会,加上现时减息周期开始,而楼价仍未大幅反弹的情况下,现时正是准买家趁低入市的良机,只要发展商重推一些震撼市场的瞩目大盘,带动整体楼市氛围,相信其后的交投表现可望再度看俏。
(作者为美联物业住宅部行政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