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链能讲堂/金融科技助动产担保数字化\付饶

2024-12-19 05:02: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全球射频识别(RFID)系统市场规模预测

  近年来,动产担保与现实世界资产(RWA,Real World Asset)的结合,正在成为推动金融市场创新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这一结合既是对传统动产担保制度的延伸与重塑,也体现了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

  动产担保是一种由债务人提供动产作为担保物,并以此取得资金的方式。其核心目标在于为债权提供明确的法律保护,同时为企业提供灵活的融资手段。在中国现行的动产担保体系中,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现实问题。

  首先,债权实现的效率问题长期困扰着动产担保的实践。在担保交易中,法院支付令的异议期常被债务人利用来拖延履约进程,这直接影响了债权实现的效率。例如,《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债务人在支付令发出后的15天异议期,但在实践中,这一期间常因诉讼争议而被进一步延长,给债权人带来额外的时间成本和法律风险。

  其次,动产登记的制度设计也存在一定的分散性。中国在2021年发布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办法》明确规定,动产担保应通过人民银行的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办理。但该系统目前尚无法覆盖机动车、船舶、航空器等特定动产的登记。这种分散化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担保物权信息的整体性和可追溯性,影响了动产担保交易的透明度。

  电子标签降低担保风险

  RWA是近年来金融市场的重大创新之一。该技术的引入改变动产担保的登记与公示模式。传统的登记制度依赖于中心化的登记平台,而RWA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将登记信息上链,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与不可篡改。例如,银行在发放以动产为担保的贷款时,可以通过区块链即时查询担保物的登记状态,从而确保担保权的唯一性和优先性。

  除了登记制度的革新,RWA的核心优势还在于对动产的动态监控能力。通过在货物中嵌入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俗称电子标签)标签,并结合电子围栏、实时视频监控等技术,金融机构能够随时掌握担保物的状态变化。一旦货物发生位移或损毁,系统将自动触发预警,从而降低金融机构的担保风险。

  RWA还能够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发挥显著作用。传统供应链金融存在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脱节的问题,往往导致货物真实性难以验证,影响融资效率。而基于物联网与区块链的RWA模式,可以将货物流通的每个节点实时记录在链上,并与资金流数据同步。

  技术与制度的结合最终需要通过实际案例来验证其有效性。在动产与RWA结合的实践中,许多企业已开始探索这一创新模式。例如,某中型制造企业通过一家供应链金融平台获得了一笔以成品库存为担保的融资。

  在上述案例中,企业首先按照《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办法》的要求,在公示系统中完成了货物担保登记。随后,平台通过为货物安装RFID标签并部署实时监控设备,实现了对担保物的动态管理。在货物融资期间,银行能够实时查询货物的库存变化,并通过区块链平台验证其真实性。这种结合模式,不仅提高了银行对担保物的信任度,还显著降低了因货物流失或损毁而带来的融资风险。

  与此同时,该模式还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资金调度能力。在贷款完成后,该企业通过区块链平台将部分担保货物的所有权转移给下游合作伙伴,完成了从登记、融资到交易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方便企业灵活融资

  展望未来,动产与RWA的结合有望实现更大突破,并推动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1)登记制度的链上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智能合约实现担保资产的自动管理与清算,不仅能够提升交易效率,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干预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2)三流合一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将进一步成熟。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数据将实现全面共享与透明化,从而彻底打破传统金融模式中存在的信息孤岛。(3)法律与技术的协同发展将为动产与RWA的结合提供更坚实的制度保障。例如,在区块链登记的法律效力、跨平台资产流转规则等问题上,需要进一步明确相关法律条文与技术标准。

  动产与RWA的结合,是法律、技术与金融实践相互交融的产物。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为企业融资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也为金融市场的效率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中国立法不断完善的背景下,通过大力推动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动产担保领域的应用,将为金融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更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可以预见,随着更多成功案例的涌现,动产与RWA结合的模式将成为未来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者为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执行董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