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黄金的避险属性明显优于比特币。
比特币与黄金价格近期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比特币被称为“数字黄金”,总市值规模已经超过白银,未来能否部分取代黄金的位置?从定价逻辑看,黄金与比特币都具备类货币属性,受益于地缘冲突及发达国家债务可持续性担忧等长期问题,但两者也存在定价逻辑的差异,具体来看:
从供给约束看,比特币和黄金都属于有着一定数量上限的资产,这也决定了两者有较强的抗通胀属性。相比而言,比特币的供给约束看似更为严格。目前比特币流通供应量约为1980万枚,接近2100万枚上限。随着2024年挖矿奖励减半后,比特币开采难度提升,且近95%的比特币已被开采,未来供给增量有限。黄金2023年供给量为4950吨,约占全球存量黄金的2.3%,供给规模和增速较低,相较于比特币的刚性上限,黄金供给更加宽松。
从风险偏好来看,比特币多数时期其实是风险追逐(risk on)资产,黄金则是风险规避(risk off)资产。在面对地缘等不确定环境时,黄金的避险属性明显优于比特币,比特币价格走势与VIX恐慌指数呈现负相关关系,在不确定上升放大资产波动率时,比特币往往承压下行。
从货币属性来看,黄金作为货币有着悠长的历史,而比特币的货币属性需要更多政府部门的背书和时间的验证。马克思曾说过“货币天生是金银”,而比特币作为新生事物,它的类货币属性背后逻辑充满争议,仍需进一步巩固。监管态度也会对加密货币市场情绪产生较大影响,特朗普上任,对加密货币全方位的支持,此前最大的风险是国家监管政策带来的政治风险,现在这一风险在美国很大程度被消除。而比特币的长期风险在于技术层面,比如量子计算,随着未来算力进一步强化,也不排除有一天可能破解比特币加密算法。
从金融属性来看,黄金和比特币对美债利率及美元指数的敏感度存在差异,比特币与美债利率相关性较黄金更弱。在考虑到央行购金的影响后,黄金与实际美债利率保持了较高且稳定的负相关性。相比之下,比特币与美债利率相关性并不显著,甚至存在较长时间正相关关系,比如2016-2017年、2020-2021年,以及2023年,均出现美债利率与比特币同步走高的情形。
从收益风险特征来看,比特币具备“高收益+高风险+高夏普+低相关”的“三高一低”特征(仅仅基于历史表现而言),理论上能够改善投资组合表现。随着市场对比特币的接受度提升,其波动率中枢呈现降低趋势,但仍大幅高于黄金、美股等资产,最近一年比特币波动率为55%,远高于黄金的15%、标普500的12%及美国国债的5.8%。从风险收益比视角下,比特币高风险对应更高回报,近一年涨幅143%,夏普比率与黄金、美股接近。从资产相关性角度看,比特币与其他资产相关性较低,尤其和美债、美元等相关性较低,理论上在投资组合中可以较好分散风险。
央行延续购金操作
从持有者结构看,去法币化趋势下,未来可能逐渐形成以新兴市场国家为核心的“黄金圈”,而美国等发达市场对加密货币接受度更高。在地缘冲突格局与发达国家债务可持续性问题共同作用下,黄金和比特币的类货币属性凸显。由于比特币尚未被列为官方储备资产,市场集中度较低,目前主要被私有部门持有,现有政府持币数量多为处罚没收所得。根据Bitcointreasuries数据,截至2024年12月16日,美国Microstrategy公司持有约42.4万枚比特币,占到全球比特币总量的2%,为上市公司中最大的比特币持有方,主要得益于早前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战略性杠杆收购比特币策略。
美国联邦政府现持有约20万枚比特币,特朗普多次提出“战略比特币储备”,未来若海外央行购币,可能会对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相比之下,黄金市场集中度更高,但结构分化,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黄金占外汇储备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新兴市场国家央行购金的趋势或有望延续。
综合来看,虽然黄金与比特币都具有较强的抗通胀和类货币属性,但在定价逻辑、收益风险特征、持有结构、供给约束等方面存在不少差异。近期黄金和比特币价格的分化,主要受到特朗普一系列政策方向的影响,包括地缘形势变化(地缘冲突风险→贸易摩擦)、美国对加密货币的政策支持、激发“动物精神”并抬升风险偏好等等。
(作者为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