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居屋补地价后已逼近私楼水平,或许可让居屋第二市场买家“转车买私楼”市场。
新一期居屋推售7132伙,共接获10.6万份申请,超额近14倍,属2014年复售居屋以来新低。究其原因就是私人住宅楼价大幅回落,而且资助房屋转让限制多,居屋供应源源不绝,削弱一手居屋的吸引力。
现时市民有多方面置业渠道,除了抽新居屋或购买私楼外,未补地价的居屋及公屋二手单位,可透过居屋第二市场出售予持绿表或“白居二”人士,由于这类物业一般获特区政府担保,而且按揭成数高,绿表人士按揭成数高达95%,较私楼七成为高,对买家有一定帮助及吸引力。
据房委会资料,今年首11个月,全港录得4007宗居屋第二市场成交,涉及金额逾142亿元,较去年全年3270宗及132亿元,增加23%及7%,成交量更创2002年有纪录以来新高。然而,购买居屋第二市场单位,需要留意的是设有特区政府担保期及低首期,多人争楼价自然有机会被抢高。
补价每呎逾万元 今年录418宗
以2023及2024年为例,呎价1万元以上的未补地价居屋成交,多达824及418宗,占整体25%及10%,相信不少买家来自“公屋富户”;事实上,现时个别未补价居屋,逆市下售价仍动辄700、800万元;有“西九居屋王”之称的长沙湾凯乐苑,今年暂录得75宗未补地价买卖,有73宗呎价逾1万元,呎价最高1.4万元,直逼甚至贵过不少市区私楼。
为鼓励有能力的市民向上流动,及为免居屋第二市场楼价被推高,特区政府可研究能否让居屋第二市场买家提供多一个置业渠道─“转车买私楼”,即除了公营房屋外,亦可在特区政府担保下转购私楼,但只针对自用或首置人士。如果私楼也获担保,银行将更积极,有助激活楼市。同时,若出现买家断供情况,政府可收回物业出售。
特区政府曾推出不同置业贷款计划,于各个楼市低潮时期以不同方式推动住屋需要。包括2003年推出的“置业资助贷款计划”,向绿表及白表人士提供置业贷款。计划推出不足1年,接获逾1.4万宗申请。
(作者为中原地产亚太区副主席兼住宅部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