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展望2025年A股市场,在财政与产业政策的刺激下,资本将追逐战略性新兴科技股。
2024年可能是A股市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判断主要基于宏观政策方向的调整,以及对A股政策定位的变化。该变化推动了市场信心的修复、股票价格上涨,以及成交量的跃升。
A股2024年走势前低后高,沪综指累升12.26%,深成指上涨9.34%,均为2020年以来最大年度涨幅。其中行情的关键转折出现在“9.24政策组合拳”推出后,市场情绪被点燃,指数迅速反弹,成交量较之前翻倍。
如何理解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这关系到对2025年行情的预测。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
首先,中央政府的政策取态出现转变。最近三年,中国宏观政策比较谨慎,货币与财政扩张力度不算大,着力于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与房地产风险。到了去年9月,美联储正式进入降息周期,人民银行降息的外部压力减弱。
组合拳提振市场信心
9月24日,人行宣布降准降息,推动商业银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新设两项货币工具支持股票融资,同时促进房地产政策松绑。9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提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可以明确的是,“9.24”政策组合拳标志着中国宏观政策阶段性地转向宽松,降息的步伐正在加快,财政支出的力度也在加大,扭转了资本市场流动性下滑的趋势,显著提振了资本与房地产市场的信心。
其次,宏观政策转向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将资本市场作为人行投放流动性的第二重要渠道。传统的流动性投放方式是商业银行,人行将基础货币投放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将其转化为资本贷给企业。但近些年,房地产、城投企业等主要借款方需求下降,商业银行投放流动性受阻,流动性明显下降。2024年,人行推动价格型调控改革,计划在一级市场中购债,将基础货币投放到债市。
同时,股市正成为流动性投放和激活的重要市场。“9.24”政策组合拳为股市融资首次设立两项货币工具,增强投资银行的投融资能力,扩大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在两大市场中,债市的任务是投放流动性,股市的定位是以激活流动性为主。
再次,政策正在集中和动员社会资本为科技创新融资,A股为新质生产力融资的地位将越来越突出。如今,美国AI浪潮正在加剧主要国家之间的技术竞争烈度,中国将继续集中财政、货币、金融资源,动员社会资本,大规模投资关键技术;同时,IPO政策向关键技术领域倾斜。
牛市重现要经济面配合
总结起来,当前中国经济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侧重投资、大消费、房地产、商业银行和信贷市场时代正在远去,决策层试图通过新技术投资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大力发展与新技术融资、流动性投放相匹配的资本市场。因此,A股的定位正在发生改变,其在新技术融资中所扮演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
随着A股定位发生改变,是否意味着2025年将迎来新一轮牛市?笔者认为,2025年A股的走势主要看两个方面:
一方面,股市行情要看经济走势。过去,A股走势与宏观周期还是具有相关性的,沪综指与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呈正相关。没有哪一轮牛市能够脱离经济基本面。仅靠货币注入的牛市是不稳定的,而且是危险的。那么,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将怎么走呢?
受家庭财富收入和结构的影响,内地有效需求不足,消费率一直偏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相对有限。近年来受政府债务、有效需求不足约束,以及私人部门投资信心的影响,投资率从过去高位持续下降。两大增长动力基本上决定着2025年的价格指数、利率水平都将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不过,2025年中国经济也有两大不容易确定的事件:1)美国政府的全面关税计划,何时实施、如何实施、力度多大,这对2025年中国出口、宏观经济及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影响较大。全面关税计划对美国出口依赖度高的行业,包括机械设备、家具玩具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冲击大,这可能将削减相关公司的市值。
2)针对全面关税计划,中国政府将实施多大力度的宏观政策予以对冲,及其政策的效果。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给2025年的政策定调:“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稳住楼市股市”。2025年,财政与货币政策组合的宽松力度可谓前所未有,但宏观政策尤其是财政支出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容易确定的。
另一方面,结构性机会看宏观经济政策。笔者预计,2025年宏观经济不容易支撑新一轮牛市,但是宏观经济政策为股市提供的流动性,将支撑A股的成交量。这将是专业投资者的机会。
对于专业投资者来说,成交量是关键指标。只要普通股民入场,市场交易量增加或维持2024年四季度的水平,专业投资者就可能从中获利。加上财政刺激,尤其是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将推动热点切换、资金入场,将持续涌现结构性机会。专业投资者更能够把握量价变动、板块轮动的机会,而普通股民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对普通股民来说,盲目追逐热点与板块是一种风险操作。
因此,交易量是2025年A股最核心的指标,而不是价格。专业投资者需要更多地关注财政、货币与产业政策对新产业的支持,深度调研新兴产业及其公司,以提前布局、抓住结构性机会。
看好哑铃型交易策略
2025年,随着组合拳政策对交易刺激的边际递减,资金流向将更加清晰,交易逻辑逐渐向哑铃型回归。所谓哑铃型,一头是ETF和高股息央国企股,特点是高分红、稳定性,代表性的板块有银行、煤炭;另一头是战略性新兴科技股,特点是结构性、高波动,代表性的板块有半导体、低空经济。
ETF是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的大趋势。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ETF基金淨额5000多亿美元,数量不到300只;2023年基金淨额超过8万亿美元,数量超过3000只。
当前,中国市场中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更多地配置ETF。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22日,中国全市场ETF资产淨值已达3.5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较年初的2.05万亿元增加1.54万亿元;淨流入资金高达1.05万亿元。其中,权益类ETF淨流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超过之前三年淨流入总和。
除了ETF,近两年作为高股息的央国企股也受追捧。数据显示,煤炭板块的股息率最高,大型煤炭上市公司的平均股息率均在6至10厘之间;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平均股息率均在5至6厘之间。
险资在2024年重仓银行股,其中一季度险资银行持仓占比高达48.3%。随着人行为股市设立的融资工具向市场注入资金,保险、证券机构获得的资金更加倾向于配置高股息的央国企股。另外,由于房地产和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率下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下降,倾向于配置高股息、稳健型的资产。
哑铃的另一头是战略性新兴科技股。2024年中国在新制造、新产业方面的投资增速依然很高,这是新旧动能转换的迫切需要,2025年这一趋势还将延续。在财政与产业政策的刺激下,资本将追逐战略性新兴科技股,但受产能过剩的压力,有些新兴产业投资增速将下降。
投资者需要规避技术增长缓慢、产能过剩的新兴产业,更多关注那些技术持续迭代的新兴产业,如半导体。原因在于,技术创新推动产品迭代,可以实现“供给创造需求”,同质化竞争的程度更低,对政策扶持的依赖度更小。
最后,2025年外部环境对宏观走势的影响不易预测,这是A股的风险之一。尽管投资者对美国全面关税计划有所预期,但市场尚未对该不确定性的事件进行提前定价。综上所述,2025年依然是专业投资者的机会,普通投资者参与的风险和获利难度要大得多。
(作者为智本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