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金融观察/经济工作会议指明香港发展方向\邓 宇

2025-01-06 05:02:1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2025年经济工作,对香港经济转型发展亦具有指引作用。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2025年经济工作,核心仍是稳经济稳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创造积极有利的政策环境。会议虽未单独提到香港经济,但宏观政策部署和具体产业政策布局具有前瞻性和连续性,对香港经济转型发展具有指引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香港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可从五个层面来看:

  一、超常规政策发力

  从香港经济主要指标来看,去年前三季GDP(本地生产总值)按年增长2.6%,延续复苏增长态势。但也要看到,香港经济转型仍面临一些结构性难题,包括零售消费增长偏疲软、地产楼市仍有待企稳,以及新质生产力培育亟需持续发力。国家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是香港长期稳定繁荣的基础,通过强政策组合和信心提振,将推动扩内需、促消费和增投资,将有利于香港市场扩容提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对促进香港资本市场向好发展将有裨益。对于香港来说,面对外部复杂环境及本地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主动加强政策调节并推动财政及金融政策协调具有现实意义。

  从香港自身情况来看,财政赤字上升是逆周期调节的客观表现,未来有望通过经济加快复苏增长及结构优化实现收支平衡,同时伴随美联储降息周期,有望整体减轻融资成本压力,释放信贷及其他融资需求。

  财政政策方面,香港特区政府发行包括用于基础建设、银色产业、绿色及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的债券,有利于推动特定产业发展,加大支持香港经济增长。为支持中小企及楼市发展,香港金管局前期已经出台五项措施,包括预留专项资金、增加更多“部分还本”安排及落实“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优化措施等,并推出楼花住宅物业按揭贷款特别安排。预期这些政策“组合拳”将产生提振中小企及楼市发展信心的积极效果。

  二、扩大科技创新投入

  香港经济正处于转型关键期,虽面临一些结构性问题,但长远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而最迫切的还是要抓住政策机遇、市场机遇及充分挖掘内部潜在优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扩大内需提升至首要任务,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投资效益”,具体包括“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及“扩大服务消费”等,通过主动扩内需挖掘增长潜力。从香港自身角度来看,零售业在经济机构中占有重要份额,但本地私人消费支出连续两个季度略有负增长,服务业增长也有放缓趋势。因此,下一步大力推进消费内需一方面需要发掘香港消费市场的传统品牌优势,通过优化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体验来扩大消费吸引力,推动本地消费市场扩容。

  此外,香港也需要抓住“一签多行”及大湾区联动机遇,推陈出新具有香港历史文化特色的消费场景,促进跨境消费增长,吸引更多内地及外国旅客访港消费。未来大湾区建设加快及两地互联互通深入推进,将为香港零售消费复苏增长创造有利环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就香港经济而言,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同样具有紧迫性。香港具有科技创新的基础和优势,包括深厚的基础研究、汇聚全球顶尖的科研人才资源及发达的投融资市场。

  报告显示,2023年香港的本地研发总开支增至330.06亿港元,较2022年上升约一成,研发总开支占GDP的比重进一步上升至1.11%。2024年母公司在海外及内地的驻港公司、初创企业数目分别增至9960间、4694间,两项数字均按年上升约10%。香港特区政府相继公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及《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下一步的重点在于稳妥有序推进规划落地,瞄准重点创科产业加快布局,通过深入实施“再工业化”计划、创新“智能微工厂”模式及绿色科技等扩大先进产能占比。

  三、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出稳外贸、稳外资的具体措施,包括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以及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等。

  从外部来看,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的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关税战”的风险预期上升,地缘政治冲突仍持续不断,外部形势不容乐观,国家推动高水平开放既是主动“破局”的战略选择,也是拓展外部发展空间的重要策略。现实而言,尽管全球化遭遇“逆流”,但开放经济和自由贸易仍是主流。国家扩大对外开放,对香港经济拓展国际市场将创造新的机遇,而且香港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发挥积极作用。

  香港是中资企业“走出去”的首选目的地,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内地是最大的香港外来直接投资来源地。截至2023年底占31.1%;内地也是香港向外直接投资最大目的地,截至2023年底占49.8%。统计来看,2020至2023年香港的外商直接投资流量规模连续四年在1000亿美元以上,对内地的直接投资也保持在1100亿美元左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同香港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部署不谋而合,同时稳外资、稳外贸政策发力,也将为香港扩大贸易伙伴、提升国际循环水平带来机遇。对此,香港需要主动融入国家高水平开放,进一步发挥香港在熟悉国际市场、国际法律和经贸规则等国际化优势,提供专业服务支撑,发挥香港全球离岸人民币枢纽作用,搭建经贸合作和双向投资平台,助力中资企业“走出去”。

  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大力发展湾区经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5年取得巨大成就,香港是重要的建设者、贡献者和受益者。大湾区在产业链、科技创新、贸易和投资、人才交流、数据跨境等互联互通机制建设等有大量成果,香港各界广泛融入其中,资金、信息和人才跨境联动愈发频繁,为香港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两年,香港大力实施引资引才计划,积极参与大湾区创新科技、制造业、绿色低碳等项目,发挥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优势,为大湾区企业“出海”及上市、政府境外发债、跨境投资等提供便利。同时,香港本地企业和人才也投身于大湾区建设,寻找创新创业投资机会,积极拓展大湾区市场。2024年施政报告也提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协作、强化专业资格认可机制等多项政策,将加快两地资金、人才和信息融通。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重要一极,GDP总量达到14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GDP的比重九分之一。中长期来看,未来大湾区建设进程将加快、开放程度也更高,湾区内的产业链价值链地位将继续提升,跨境资金和人才流动规模更大,向世界一流湾区迈进,香港的角色和功能将进一步凸显。对此,香港需要紧跟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紧密对接大湾区建设规划,加强同大湾区内地城市的融合发展,深化基础设施建设、创科合作、产业协作、资金融通及人才交流等互联互通,为香港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五、发挥改革创新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统筹”,即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总供给和总需求、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五组关系,对香港加速迈向由治及兴具有很强的指引和启发意义。

  就香港经济而言,转型和变革势在必行。从两个维度来看:一方面,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再完全适应宏观环境变化,迫切需要转型升级,零售、地产、科技及金融等各界需要积极面对,主动适应内外部变化,重塑竞争优势,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新兴科技、金融创新不断涌现,比如绿色低碳、数字化以及金融科技等,亟待加快培育新业态、新动能,继续发挥香港在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完善两地互联互通配套机制。总的来看,推动香港经济改革和创新,既要坚定发展信心,也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

  (作者为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本文谨代表个人观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