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庙堂江湖/DeepSeek刺破美科技股泡沫\沈 凌

2025-02-10 05:01:5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DeepSeek推出的AI大模型,成本仅为美国同类大模型的半成,市场忧虑英伟达的高端芯片需求受影响。

  美国股市长牛不止。尤其是疫情后指数再次暴涨一倍以上,其主要贡献来自于高科技公司,即所谓的七大科技股,在这其中又以英伟达的迅速崛起最为耀眼。大家现在都相信人工智能(AI)是一次新的科技浪潮,而英伟达的图形处理器(GPU)是这次新科技浪潮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英伟达把GPU卖给高科技公司获得丰厚回报,所以盈利良好。作为买家的高科技公司用GPU构建未来的算力大模型,讲述美好愿景,促成投资者把大量资金聚集到高科技公司身上,然后推高股价,继续维持美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而美国的经济增长又会维持其对高科技的继续投入,形成了一个良好闭环,无法证伪。

  很多投资者对比这次高科技大牛市和上次互联网行情,都认为这次的行情有坚实的业绩基础,不像当初互联网企业,仅凭“市梦率”讲故事。所以,他们认为现在的大牛市不是泡沫。这样的对比不无道理,也不全有理。

  美科技七雄市盈率达50倍

  任何一次牛市,上涨时间愈长,市场情绪愈高,对企业的估值就愈高。关键在于这个高估值能不能在未来得以维系,能不能用未来的业绩增长夯实现在的虚高估值。

  现在美国七大高科技企业的平均估值已经达到了差不多50倍市盈率,虽然不像上次互联网泡沫时期那样的毫无盈利基础,但是这个市盈率对企业的盈利增长率要求也是相当高的,一旦不达预期,同样会是一地鸡毛。那么,英伟达、特斯拉这样的高科技企业还能继续高歌猛进吗?

  2024年特斯拉销量小幅下降,告别了过去五年的高速增长。这或许是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的正常状态。但是对新能源汽车的中国对手而言,情况却非如此。比亚迪、理想汽车继续保持30%至40%的高速增长,和特斯拉的停滞形成鲜明对比。

  不仅如此,这些中国竞争对手在研发投入上也不遗余力,其研发投入和淨利润的比例都远超特斯拉。如果这个趋势继续保持,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特斯拉还可以维持100倍的市盈率?而它的中国竞争对手的市盈率则只有20至30倍?因为从制造业角度来看,中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将会远远高于特斯拉;从高科技角度看,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也将会远远高于特斯拉。除非投资者认为中国的人力资本质量远低于特斯拉,或者高科技人才的组织管理机制远远落后于特斯拉,否则,凭什么中国企业投入巨大,高科技的进步却会远逊于特斯拉?

  最近,杭州一个小企业DeepSeek爆出了一个大新闻。它集中了一批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用美国同类企业5%的成本,创造出了一个技术水平与之比肩的AI大模型。

  这个新闻的意义非同一般。因为这意味着中国企业的高人才素质和组织能力都远高于美国同行。如果假设这个个例是一个趋势性和代表性的事件。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搞AI并不需要美国高科技公司所宣扬的那么多的GPU芯片?那只是他们愚蠢的组织管理能力的体现,或者他们吹出来的泡泡?如果AI的发展仅仅需要原先预计的需求量的5%,那么现在对英伟达的估值是不是就高估了20倍?这是一个可怕假设,一旦成立,就意味着现在的50倍市盈率英伟达和当年的“市梦率”互联网企业也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那些被美国高科技企业囤积居奇的高性能GPU芯片,虽不是一堆废铁,也是一堆价不符实的库存。

  技术封锁反激发更新换代

  其实,任何的技术封锁都有可能促进技术更新换代的加速。不同的技术路径一定存在,如果某个路径被封杀,另外的路径就会被发现。这是一个被历史不断证明的铁律。

  曾经的大航海大发现,不就是为了绕开奥斯曼土耳其封杀的陆路通道吗?当然,能够绕开奥斯曼土耳其发现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还是需要一种全新的资本和人才组织形式的。否则,这个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怎么就会单单落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人身上呢?

  DeepSeek和其他许多中国高科技企业一样,依靠了本土高科技人才和资本市场的支持,其成功令人意外,尤其是让一众中外“老钱”意外,或许有更加积极的意义。从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起家的中国“老钱”,或许难以理解这些创新,所以他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悲观是带着时代特色的。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一定是新一代人才的崛起,让“老钱”匹配“新人”,才能促进这个经济转型升级的成功。

  (作者为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

点击排行